溪口览胜
■ 裘国松
锦镜池
锦镜池地当千年古刹雪窦寺与千丈岩飞瀑之间,氤氲迷离,环境清幽。
最早倡议修筑锦镜池的是一位“宁波市长”。南宋绍兴九年(1139),明州太守莫将登临雪窦山,他问禅观瀑后直言雪窦山最大的不足是:寺前双流汇聚后,一览无余直奔千丈岩为瀑,雪窦山灵气为之大失。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曹洞宗十一世足庵禅师上山主持寺事,他在当年八月便大兴土木,废田凿池,并在池之西南筑堤、置闸、修桥、构亭,历时半年,终使“双流成湖”。根据史籍记载并换算今古度量衡,让我们惊叹:初成的锦镜池面积广达7800平方米!池成后,雪窦寺僧请“过江诗祖”张良臣命名。见千岩倒浮、漪涟拍岸、殿影空明胜状,张良臣兴叹“渊林锦镜也”!这片高山水泽遂以“锦镜池”相称。
锦镜池开凿三百年后,到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已湮为田。“锦镜池空水自回,可惜频年遭劫火。梵王宫殿半蒿莱,辉煌全藉水为衡。”明嘉靖奉化县令钱璠,看到胜景不再,十分惋惜,便下令修复。像最初承受明州莫太守的关注,雪窦山上的这个高山天池,再度被官府所重视。然而这一回,锦镜池仅仅是灵光一现,三四十年后它再次湮灭。此后,一位曾在雪窦山苦读,对锦镜池怀有太深情感的文人站了出来。他叫徐大启,其家便在雪窦山下的白岩。作为“民意代表”,他专门写了一篇合理化建议《复锦镜池说》,文中言之凿凿地列举了恢复锦镜池的四种理由,最后质问“议者屡矣,迄不克复何哉?”文人们的关注社会问号,往往被故意忽略,而出于对自然关怀的这个大问号,还是得到了响应。不久,锦镜池重获生机。
1986年,政府拨款废田复池,取土三尺,挖出200多平方米的充满水意雨气的山池,并修复了上侧的关山桥,重建了桥上的青锁亭。宋元明清,许多雪窦高僧和宁波奉化地方官员,从堪舆学视角认为“雪窦辉煌全籍锦镜之水为衡”,其实那是一个很有科学见地的生态平衡命题。近些年,溪口旅游局再度对锦镜池进行了全面整修。同时,在池北寺南建成了水景主打的弥勒休闲广场,与古老的锦镜池相呼应,从而在雪窦山山心形成了一处弥足珍贵的高山湿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