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文明旅游

文章导航

  礼行天下·名家谈 ⑩

  “不负如来不负卿”

  ■ 李烈钧

  本文题目,取自仓央嘉措一首脍炙人口的情诗,诗句缠绵悱恻而气势不凡:“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是神秘的,他是六世达赖喇嘛,“玉树临风一少年”;仓央嘉措的诗是玄妙的,洋溢着浓烈的人性,表达得忧伤而又得体;仓央嘉措被误解被演绎被传颂,短短三百年前的传奇人物,搞得扑朔迷离,史上罕见其例。

  而今“天路”开通,坐火车去西藏,“不负如来不负卿”,比公路和飞机便捷舒适多了。读者诸君,屐痕处处,不妨接触和了解一下仓央嘉措这个“高端人文课题”。

  一个历史人物,往往有三种形象:政治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仓央嘉措作为一位地方宗教集团的活佛,留下的印象是淡薄的。百姓心目中,他的文学形象饱满奔放,民间形象灵动鲜活。人们记住而且传颂的,是这位政教领袖的“副产品”——《仓央嘉措情歌》。

  尘世生活经历和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莲花开了,满世界都是菩萨的微笑。”“完整的人生,靠多少爱来支撑?”“我从红尘中率先早退,你却在因果之间迟到。”“我用雅鲁藏布江滔滔不绝地思念着她;我用圣山的祥云默默地证悟佛法。”……藏传佛教高僧评价:“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佛法并非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真正的教义!”仓央嘉措情歌,不仅在西藏文学史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诗坛也声名显赫。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10种,国外有英、法、日、俄、印地等文字译本。

  清朝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始于雍正。从那时到辛亥革命的183年间,清朝政府派遣了84任驻藏大臣。六世达赖喇嘛不务正业,经历自当坎坷。1760年,乾隆皇帝感念仓央嘉措当年悲剧性结局,给不起眼的阿拉善南寺(仓央嘉措圆寂地)赐名广宗寺,授予镌有藏满蒙汉四种文字寺名的御笔金匾,肯定了仓央嘉措的贡献。

  现在,拉萨八廓街东南角有一座土黄色小楼——著名的玛吉阿米酒家,店名“未嫁娘”,用藏、汉、英三种文字,赫然抢眼。“空女当垆亲赐饮,醉乡开出吉祥花”,传说,这是仓央嘉措和情人玛吉阿米的幽会之地。他在此写的《东山明月》,谱写成当代歌曲,至今常在电台和电视台播放:“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玛吉阿米酒家颇具艺术品位,内墙贴满绘画、摄影、手工艺品,书架上有卡夫卡、艾略特等人的原版图书。

  如此这般,仓央嘉措从浪漫主义诗人,又被演绎成一代情圣,后来又被“开发”出一种“藏雄酒”,宣称这酒曾帮助仓央嘉措激情无限,雄风长驻。厂家的广告文案,是否牵强附会,是否张冠李戴,是否煽情猎奇,是否文明促销,估且存疑。史家、诗家和藏学专家研究仓央嘉措的文献浩如烟海,钩沉考究,论辩严谨,不会有六世达赖喇嘛“藏雄酒”秘方,则是可以确定无疑。

  缘起正见。中国汉文化圈的诗学传统,是中国人一大文化基因。中国每一步文明进程,后人可资回忆的,往往不是鸿篇巨制,而是几首口口相传的诗歌。


江南游报 文明旅游 00013 2015-07-15 江南游报2015-07-1500002;江南游报2015-07-1500004;江南游报2015-07-1500005;江南游报2015-07-1500009 2 2015年07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