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拾零
(三O九)
■ 俞剑明
○清诗人吴雯(1644——1704),家住蒲州中条山南永乐镇,临大河,对岸即华岳三峰。吴在京师时,偶及汉铜印,文曰“河声岳色”,以为景与故乡合,即为《答人》诗以申之:“自卜条南旧隐居,明星玉女对摊书。门前万里昆仑水,千点桃花尺半鱼。”
○清代诸皇帝都很喜欢花押印,且自成一格。玺文多用皇帝亲手写的汉文草书吉语,非常容易辨识,如康熙的“广被”、“太平”押,雍正的“无思”押,光绪的“敬天”押,既美观实用,又不易仿制。
○清汤贻芬(1778——1853),书画及诗并臻绝品。以祖父大奎荫袭云骑尉,官至浙江乐清副将,故有印曰“六桥驴背故将军”。因居金陵(今南京),故号“白下酒徒”,有“白下酒徒汤粥翁”印,又有“六朝花月骚人长”印。太平军克金陵,殉清自尽。
○清方士淦(1757——1849),守湖州时喜清游,镌“管领道场山”印,可见风流情致。道场山即云峰山。
○清郑板桥为独子,其父母为使儿子能健康成长,就为他起了一个女孩的小名,曰“麻丫头”,以脸上有淡淡的麻点,故有是名。板桥对父母为自己起的这个小名,非常珍爱,曾刻一闲章曰“麻丫头针线”,钤于书画作品上。
○清印人奚冈,年三十尚应童子试,有诮之者曰:“此非童(‘童’‘铜’音同)生,乃铁生耳!”奚忿甚,因自号“铁生”,遂不复赴试,以布衣终。
○清乾隆帝爱为诗文,凡他平日所得,认为可以传之久远的诗文,多拟篆入石,如“水月两澄明”、“吟咏春风里”、“静中观造化”、“几席有余香”、“入眼秋光尽是诗”、“书史研求尊古训”、“性根理窟资探源”、“敲诗月下周还久”等。这类闲章表现了乾隆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藏有抄本《习学记言》一册,上钤黄之一印,文曰:“忠端是始,梨洲是续,贫不忘买,乱不忘携,老不忘读。子子孙孙,鉴我心曲。”
○清书画家方士庶(1692——1751),受学于黄鼎,山水用笔灵敏,有出蓝之目,时称妙品。其得意之作,皆钤“偶然拾得”小墨印。
○清杜立德,于康熙八年(1669)拜国院大学士,次年授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居相位十余年。尝赐宴内廷,特命列坐殿中。清代汉人大学士入殿坐,自杜始。康熙二十一年(1682),乞休。帝赐诗,并赐“洛社怡情”印一方。
○清郑板桥好以俗语入印,如“穿衣吃饭”“痛痒相关”“郑疯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