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店
向着阳光生长
■ 记者 王 珏
![]() |
老酒店
向着阳光生长
■ 记者 王 珏
浙江宾馆在某种意义上说,不只是一家宾馆,它还是一种情怀,看见它仿佛会看见老杭州的身影,所以即使在阳光明媚的日子,看着这里的建筑也会觉得蒙上了一层浅黄的色调,好像它作了时光的结界。
在杭州的老酒店里,浙江宾馆是有代表性的,它代表了杭州酒店业的发展。在浙江省旅游集团,这样的老酒店很多,它们跟着浙江旅游发展的脚步共同前进,随着旅游市场的转变而转型。如今,浙旅集团把旗下的酒店打包整合,成立了浙旅酒店集团,成为浙旅集团四大主体板块之一。
刘文波是浙旅酒店的董事长。
生活是管理的旅程,一面是对内的自我管理,另一面是对外的社会管理。当两种管理达成统一时,人便拥有了独立的人格。坐在浙江宾馆的咖啡座,窗外是斜坡的流水和错落的洋房,刘文波坐在早晨的光影里,淡然却坚定。
“我做的是看门人的角色。”作为浙旅酒店集团董事长,刘文波这样定位自己。在这之前,他并没有真正从事过酒店行业,对于他而言,管理是一场对外在的尊重和对内在的和谐。“万物有灵性,酒店亦然。浙旅集团拥有的酒店大多是见证着酒店市场发展的酒店,它们有不同的个性,是需要我们去尊重的。脱离了酒店个性谈酒店发展是不合时宜的,也是浪费的。”面对酒店市场的起伏,他把整个酒店行业比喻成一个生态,在这个生态里,有阳光、土壤、空气、水。“这是酒店无法轻易改变的生态,我们只能身处于这个生态里,去改善环境。这样的生态,对于老酒店而言更为突出。”
阳光
在这个生态里,市场就是阳光。前几年,房地产加酒店的模式,推动了一批高星级酒店的落地与发展。这些新酒店是适应新生态而生的,却站在相同的土壤上。新品种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在市场中占领不少的份额,而老品种也会以持之以恒的态度扎根土壤。面对这样的竞争,刘文波说,这次酒店集团的组建也是面对市场提出的应对方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土壤
相对于现在酒店市场的撕扯,浙旅酒店管理集团一直是温和而积极的,这种温和积极是嵌入骨子里的骄傲。生于八九十年代的酒店,是优雅和品味的代名词,这是在旅游行业刚刚起步,酒店市场供不应求的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它代表着行业的领先性。“这种温和是可变的,在顺应酒店个性的同时,积极的面对市场。”
空气
空气是流动的,在阳光和土壤的相对固定中,空气成了生长流动的能量。在这里空气代表着员工,代表着可变的活动。要让酒店空气清新,就要做好酒店企业文化,要做到了五有: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回复。“企业文化不但部门天天有,而且酒店活动上也有,并做到实用性,趣味性,这样的企业文化就不枯燥。企业文化精神就是酒店精神。”
水
水,就是酒店的管理。“这就要管理者依据阳光、土壤、空气去浇水。”刘文波说,“我们不可能脱离个体谈论前景,找好自己的定位和找好酒店的定位是一样的。”目前,浙旅酒店管理集团下属的酒店分别有明确的定位,比如有以城市商务为主的,如杭州望湖宾馆;有以会议度假为主的,如浙江宾馆;有以度假为主的,如千岛湖温馨岛浙旅度假酒店。
“有时候,老酒店是一种陈旧,有时候,老酒店是一种姿态。但是,有故事的酒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说到酒店的管理,刘文波像在说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按照人的本性,给它生长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