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中的明月清风
■ 记者 王珏 文/摄
街巷中的明月清风
■ 记者 王珏 文/摄
2002年,我离开家乡,来到杭州求学,也正是这年10月河坊街开街。周末和一帮同学跑到这里,满眼的老建筑,满眼的新奇。杭州古代都城的皇城范儿,从那石灰水泥建筑的夹缝中,渗透出来,和着西湖边的秋风,展示了杭州独有的风味。那是皇城的繁华,也是文人墨客的风雅。
后来,有一年生日,男友在河坊街给我买了一个八音盒。这个现代化的音乐盒,看上去与这古街,有一些格格不入,却也因为送的人,显得异常和谐。河坊街在记忆里也便留下了不一样的印记。从此,记忆中的八音盒,就成了河坊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每路过,记忆中音乐盒里那首《梁祝》,便从时光的深处飘出来。
几年前,在杭州安了家,离河坊街不远。闲暇时,带着孩子在这条街上闲逛。孩子们寻宝般的到处奔跑,每次总能寻到不一样的小玩意儿,而我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跟着,仔细看着这些翻新过的老楼,发黄的斑驳在这人声鼎沸中,仿佛隐去了往昔的身影。
这几年,河坊街周边的古街,也相继得到了开发。南宋御街、鼓楼、美食街、周边的巷弄……一条街成了一片区域,前几个月,朋友在这里的一条巷子里开了一家茶馆,兼售一些古风古味的衣服,周边也新开的一些铺子,都是类似的文化理念先行产业。商业依旧是商业的,但是有了落地生根的生活。河坊街也从最初的锣鼓喧天,粉饰繁华回归了一些文化的本源。
其实河坊街一直是颇具争议的。
河坊街繁荣了将近1000多年,文化积淀的底蕴会丛每块青石的缝隙中渗透出来,能够繁荣如此长久的街巷在中国江南的街坊史上是很少的。这条街是一本史书,见证了吴越古都,南宋皇朝的湮灭,也记载了一个又一个朝代里茶楼酒肆的喧嚣和百姓人家的欢乐。而如今,虽说翻旧如旧,却依旧使南宋遗风所存无己。
另一个方面就是曾经河坊街的商业化操作,没有文化作为筋骨,生活被逼退到了金钱之外,古街没有了怀古的情怀,火热背后是历史的清冷。所幸,时光是文化的沃土,文化在人的内心落地生根,自然会使贫瘠的土地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清朝诗人张灿有一首短诗:“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原本这首诗表达的是一般人在时空中流转的变化,而今将它用作河坊街的发展竟也有着相似的境遇。从“书画琴棋诗酒花”,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的心灵必然是经过了一番极大的动荡与革命,只是大多数人,不自觉自省,随波逐流罢了。河坊街何尝不是如此?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时代刻上了重重的痕迹。河坊街只是众多商业街中的一条而已。街巷无心,人有心,街巷的发展是人心的成长。如今的河坊街虽然依旧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它生了根,发了芽,活着的便是历史,不是吗?活着便终究是会开出花的。
如今走在这条街上,不再仅仅是来去匆匆的游客,也还有很多如我一般无事闲逛的,这里已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其实,对于旅途也是一样。每次出去旅游,我是不愿意进很多景点的。我觉得,如果只是针对游客而设置的景点,那它便让旅途失去了意义,因为那种刻意,如照片里p过的风景一般,和观赏的人没有太多的关系。反而是当地的人文生活,掩映在自然风光和历史遗留之中,充满着独特的韵味,让行走有了心灵的感受。所以我也一直认为,一个好的旅行之地,当地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必定也是高的。
当然,心灵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力量,她让幸福经常来自于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情。比如来自朋友的一声问候,晚开的一朵小花,随风飞扬的小草。于是怀着从容之心,行走在庸俗僵化的社会,慢慢的社会便回归了温暖。
记得有一日,带着父亲走在鼓楼下面,孩子们依旧在前面奔跑着,我和父亲慢慢地跟着,聊了一些儿时的趣事,买了一碗路边的馄饨。我想,若干年后我一定依然会记得这一幕。就如那个音乐盒一般在我的记忆深处不时的回响。于是再多的刻意便也就幻化成了生活原本的面貌。
时光是最美的风景,它让世间的喧嚣,最终化成了明月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