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专题

文章导航

祭茶神 立大旗 上万茶农赶茶场

走进磐安 品味民俗文化

  祭茶神 立大旗 上万茶农赶茶场

  走进磐安 品味民俗文化

  ■ 记者 汪一江

  11月27日早晨,玉山古茶场一改往日的清静闲适,成了磐安茶农欢庆的海洋。这一天,台地6个乡镇的茶农如候鸟归家般,迅速涌向古茶场,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盛会。

  早晨天还没亮,虔诚的茶农们已经开始祭茶神,零下的温度丝毫不能影响茶农们祭茶神的热情。晋代道士许逊在玉山游历时,为当地茶叶生产与销售作出巨大的贡献,玉山茶农感恩其功德,为其建庙,尊祭为茶神。在庄严的祭茶神礼仪结束后,茶神巡游茶山开始了,踩街、器乐演奏,无疑是一场茶农的文化盛会。各地虔诚的善信来到茶场庙敬神礼佛,助兴接福。而赶茶场的高潮,无疑是立龙虎大旗,金华、台州、义乌等地的游客也纷纷赶来一睹竖大旗的壮观场面。几十个精壮的大汉,齐心协力用竹竿一边支撑,一边推动,将大旗缓缓竖起。在一声声欢呼和呐喊中,龙虎大旗迎风而立、猎猎飘扬。大旗已立,台地各乡镇的茶农都带来各具特色的民俗演出,现场戏剧演员表演社戏,胡宅横路上演古狮闹茶场——《狮子穿岩洞》,伴随着先锋号,台地居民舞起了尚湖金娥老龙,源于磐安县民间婚嫁习俗的婚嫁表演,村里大妈的扇子舞也让不少游客驻足观赏,各种民俗节目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反映出民间生活原味的幸福。这场茶农盛会吸引了两万多人参加赶茶场,茶场庙管委会主任周秉忠说,光是做饭的大米就用掉了1600多斤,免费提供给所有参与、观看赶茶场的人,大家同吃一锅饭,共同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磐安的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素以“九山半水半分田”著称的磐安县既是“中国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大县”,又被命名为“中国休闲养生城”。磐安县以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双拳出击”,吸引了不少江浙沪地区的游客。磐安人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每年重阳节和“胡公祭日”都要举行“磐安炼火”。炼火,俗称“踩火”,就是人赤足在火红的木炭上行走,是一项古老的禳灾集体舞蹈,也是一项自娱自乐的大型秋祭活动。据悉,“磐安炼火”在2005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双峰大皿村,因为少了商业气息的入侵,磐安大皿古村落配着冬日的安静,阳光恰到好处地在古楼间游弋,那种略带破败的美更加浓烈。一条清溪穿村而过,将偌大的村落分隔成东西两半。村民们逐溪而居,对称地在溪两岸修建了两条街道,两侧民房一溜排开,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据了解,大皿每个月村里都会有活动。“迎胡公”踩街活动,这是大皿周边群众的重大节庆,纪念为衢州、婺州百姓永久免除了身丁税的北宋清官胡则,穿插了腰鼓、莲花落等群众性民俗表演。另一边,演员们为当地百姓献上了精彩的婺剧表演。 到了晚上,神奇的炼火表演吸引了不少观众。炼火,是大皿土生土长特有的原生态民间艺术。炼火所需的木炭都是村里各家各户自愿赞助的,少则五十方箩,多则上百方箩,集中到广场或门堂,堆成馒头小山样。烧红的木炭堆积成一米左右高的火堆,“炼火者”赤脚在火堆中穿行,人火共舞,火球飘起,火花四飞,来回将小山样的炭火踩平,以预示来年平平安安。

  现存玉山古茶场为清乾隆辛丑年(1781年)由当地的名士周昌霁主持重修,占地2900多平方米,它是目前为止全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代茶叶交易场所遗存。据了解,玉山古茶场的发现,引起国家文物局、建设部等专家的关注,对这个“隐藏”在深山里的古茶场进行考证。文物专家认为像这种具有市场功能的古建筑在国内十分罕见,对研究我国古代茶叶发展、茶文化和古代市场建筑艺术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称玉山古茶场为我国茶业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赶茶场”活动起源于宋代,是为纪念晋代“茶神”许逊而形成的庙会,盛行于玉山一带。“赶茶场”分为“春社”和“秋社”,均以玉山古茶场为主要活动场所。“春社”(正月十五)是在茶场庙内祭拜“茶神”真君大帝,并在茶场内外迎龙灯等民间文化活动;“秋社”(十月十五),此时,农民们农事开始空闲下来,百姓带着秋收后的喜悦,拎着茶叶和货物,汇集于茶场庙进行民俗活动展示与货物交流,从而形成了充满文化气息的茶文化庙会。玉山古茶场,处处都在向人述说着历史的轮回和沧桑,这些古色古香的东西,经过了时间的积淀,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这次,我们还一睹了堪称中华一绝的民间艺术瑰宝磐安“龙虎大旗”。据磐安的前辈老人说,最大的一面用绸300丈,做了3年才完工。当天展演的两面龙虎大旗均是旗面长18米,宽25米,旗杆高33米,有36根旗杆支撑,由80名壮汉合力树起。树大旗是一项高难度的表演,也是对表演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严峻考验。“龙虎大旗”承载着强悍、团结与奋争的民族精神。传说,龙虎大旗曾为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玉山抗倭立下汗马功劳。“龙虎大旗”曾多次参加全省各地的大型广场文艺活动,1998年还上了电视吉尼斯。2006年,《迎大旗》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独特、多样化的民间艺术在磐安生存、传承、发展、变迁,该县列入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就有59项,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有空就来“艺术之乡”磐安,品味多样的民俗文化吧!


江南游报 专题 00007 走进磐安 品味民俗文化 2015-12-02 江南游报2015-12-0200002;江南游报2015-12-0200005;江南游报2015-12-0200007;江南游报2015-12-0200008;江南游报2015-12-0200011;江南游报2015-12-0200013;江南游报2015-12-0200014 2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