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聊天

文章导航

  卢杞绰号“名利奴”

  ■ 俞剑明

  唐朝人卢杞,德宗时做过宰相。此人“外陋内险”,外表丑陋,内心阴险,追名逐利,不择手段,于是便有了个“名利奴”的绰号。

  据《耕余博览》载,卢杞尚未发迹的时候,有一次在路上遇见书生冯盛。卢杞一向瞧不起这个穷光蛋,这天又想拿他寻开心,装作开玩笑,硬要翻翻冯盛的口袋里都装了些什么玩意儿。几只口袋都翻遍了,除了一块写字用的墨,什么也没翻出来。卢杞大笑,笑他穷酸。冯盛板着脸说:“且慢,让我也翻翻你的衣兜!”说完就仔仔细细搜查起来,结果光名刺就搜出两三百张。名刺就是古代的“名片”,拜见高官时必须先递上名刺。冯盛冷笑道:“与你这位怀里揣着几百张名刺的‘名利奴’相比,我这个穷书生是否要高尚一些?”

  “名利奴”在古代也被称为“名利客”。唐代诗人崔颢曾有“借问路旁名利客”的诗句,“名”指升官,“利”指发财。用《战国策》中秦相张仪形容名利客的那句话来说,就是“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汉书》和《北齐书》中都有“系名声之缰锁”这样的贬词,形容追求名利的人等于用缰锁套上了自己。可见“追名逐利”的行径,古人也十分鄙夷。

  曾读过一首劝人不要有贪欲的古诗:“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甜瓜的蒂是苦的,美枣的枝是有刺的,不要贪吃甜瓜而吃了苦头,不要贪摘美枣而伤了指头;“利”字旁边是一把刀,贪利的人十有八九会招惹祸殃。

  汉字的特点之一就是蕴含深邃,利字的偏旁是把刀,就是告诫人们不要过分贪利,勿受不义之财。贪图不义的名或利,都是人性中恶的一面,都属于贪婪范畴。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先贤之一、文学史上最神秘的人物摩莱里在《自然法则》中说:“我在世界上认识到的唯一的罪过是贪婪;其他一切罪过,不管叫什么名字,都无非是这种罪过的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表现而已。”

  名声和利益,绝对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助推所有的德行,亦可以助推所有的罪行。追求名利要取之有道。第一要划清合法和违法的界限;第二即使是合法的也要时刻把握分寸、掌握火候、拿准“度”,这是极为重要的。名心盛者必作伪,利熏心者必有诈。孔子曰:“富与贵,是人心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江南游报 聊天 00013 2015-12-02 江南游报2015-12-0200002;江南游报2015-12-0200004;江南游报2015-12-0200006 2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