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为声名所累
■ 俞剑明
庞统的名声早早就被传出去了。昔日刘备拜会水镜先生司马徽,水镜先生就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凤雏,说的就是庞统
庞统在赤壁之战时露了一手。曹操要不是中了他的连环计,把所有战船用铁链锁在一起,诸葛亮借来再好的东风也无济于事。连鲁肃都说:“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如此巨大的名声,不管给了谁,都难免会有点得瑟。
周瑜死后,东吴急缺人才。鲁肃见机,向孙权力荐庞统,说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孙权听了大喜过望,哪知他看到庞统之后,“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再加上庞统说话口无遮拦,有些狂妄,孙权打消了重用他的念头。虽然鲁肃在旁一再提醒他 庞统连环计中功劳,孙权却不客气地顶了他一句:“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人之功也。”
话说到这个份上,庞统本可站起身来,拍屁股走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但他却心有不甘,满脸懊丧,“长叹一声而出”。显然,他很在意孙权对他的态度——自己这么大的才气,孙权凭什么不把我放在眼里?这一刻,小庞真的很失落,也很受伤。
后来,庞统前去投奔刘备,以为定会受到重用,毕竟水镜先生已经为他作了充分的铺垫。不料,刘备和孙权一个德性,“见庞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也无重用之意,只是敷衍着给了个县宰当当。庞统心里真不是滋味,玄德待我何薄!口口声声说要得我凤雏,谁知和孙权一样,要的不是人才,而是美男!
若是一般人,当个县官大老爷也不错啊,早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庞统不是,他到了莱阳县后,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概不理会。在庞统看来,小小一个莱阳县,还值得我凤雏出手吗?但刘备听说后,很不高兴,派张飞前去巡视。果然,县里上上下下都反映庞统工作上有问题:庞县令自到任至今,已百余日,县中之事,从不理会,每日饮酒,自旦及夜,只在醉乡。张飞发怒,教庞县令来见。果然,庞统扶醉而出。张飞本欲以荒废政事问责于他。岂料,庞统唤来公吏,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判断。“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三下五除二,不到半日便把积压百天的事都处理得一干二净。
张飞看得目瞪口呆。敢情,这庞县令不是不干事,是在闹情绪啊!是的,对于庞统来说,这不过是他故意演的一出戏。末了,他对张飞说:“曹操,孙权,吾视之如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这出戏是演给刘备看的,也是演给天下所有瞧不起他的人看的。庞统在莱阳醉酒百日,其实就是对刘备辱他的反击。他庞统受不了这个气。“立足苦被浮名累”,毕竟,巨大的声名背后是巨大的面子,这个面子,他实在丢不起。还是诸葛亮了解他,一语道破天机:“大贤若处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视事。”但诸葛亮没说清,对于刘备的以貌取人、大材小用,是否更应该来个问责?好在刘备最后也知错了,任命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这才给庞统挣回了面子,于是便有了辅助刘备征蜀之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