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阅读

文章导航

  文博拾零

  (三三九)

  ■ 俞剑明

  ○清初印学家周亮工入闽,结交了林皋、薛居瑄、黄枢、扬玉晖等诸多福建印人。闽籍印人群体的涌现,不仅显现了彼时篆刻风气推广、流传范围之深远,荒芜的清初印坛也呈现出返青的景象。

  ○莆田印人吴晋追随周亮工二十年,得以尽见天下操刀者,眼界心气颇高。然而当他见到年轻同乡林皋印作时,竟感叹“惜栎园老人(周亮工)不及见林子,倘林子早出十数年,司农《印人传》中定推林子与济叔(黄经)、穆倩(程邃)诸人。”

  ○林皋(1658—1726),字鹤田、鹤颠,别署宝砚斋,福建莆田人。其先祖游宦常熟,落籍虞山。林皋少年即究心于篆籀之学,凡《六书通》、《书学正韵》、《许氏说文》、《广金石韵府》等,无不潜心覃研,穷搜极辨,为日后的篆刻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字功底。

  ○林皋是个早慧的印人,十六岁时,其作品就受到为《印人传》作序的著名学者钱陆灿的推崇,称其为“晚年印人中第一友也,夫一技何足以尽鹤田。”前辈爱才若渴,奖掖后学的举动大大激励了林皋,创作更为勤奋。吴晋曾于康熙二十年(1681)秋日,延请年轻的林皋至南京家中镌印,林皋日日奏刀不止,四个月中竟完成三四百枚。

  ○林皋出生于清初,不像胡正言、程邃等遗民印家饱尝国破离乱之苦。至康熙中期,随着民族矛盾逐步缓和,社会经济也随之复苏,文人篆刻又重新回归到士大夫们的书斋生活之中。林皋处在程邃之后与丁敬浙派尚未兴起之际,他所表现的士气与文气一经亮相,立即引起了有篆刻传统的江南地区士大夫们的广泛关注。

  ○林皋“得盛名于吴中廿余年”,“挟其技游公卿间,所到车骑辐辏,门限为穿……得其片石,珍同拱璧”。晚明印人穿梭于文人之间的盛况,仿佛再次重现。当时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如王翚、王鸿绪、高士奇、徐乾学的印章皆出其手。文渊阁大学士王掞对林皋极为赏识,称赞他:“虽海内名家杂出,精于篆学者,毕竟以林子为当代独步。”乾隆印学家汪启淑在《飞鸿堂印人传》中曾言:“两浙久沿林鹤田派”,可见林皋印风影响之久远。

  ○林皋篆刻有《宝研斋印谱》《林鹤田印谱》传世。综观其作,踵接汪关整饬妍美的印风,朱白文分别师法元人和汉人。其中白文印充分吸取两汉铸印精髓,并参以魏晋印的峭厉,骨劲肤丰,得缜密、园融、峻拔之美,与汪关得不似之似,将典雅净洁、严整茂密的风格推向了极致。

  ○林皋对印坛影响最大的是精丽工稳的朱文印。其作品意境疏朗、超逸,成为后人竞相仿效的经典创作样式之一。


江南游报 阅读 00017 2016-04-07 江南游报2016-04-0700006;江南游报2016-04-0700008;江南游报2016-04-0700010 2 2016年04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