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聊天

章太炎有块心病

  章太炎有块心病

  ■ 俞剑明

  邹容(1885-1905),是与秋瑾齐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1903年,18岁的邹容写下《革命军》一书,章太炎为之作序,称之为震撼社会的“雷霆之声”。清政府对这本仅两万字的书的出版惊恐万状,认为“此书逆乱,自古所无”。1903年6月,因《革命军》引发的“苏报案”发生,章太炎被捕。邹容不愿章一人担责,于7月1日主动投案,被判两年徒刑。1905年4月3日暴死于上海租界狱中。

  每每谈到邹容之死,章太炎总是一副懊丧不已、抱愧终生的神态,原来,邹容的主动投案,与章太炎的一封信有关。

  “苏报案”发生后,警探到报馆抓人,邹容已从后门逃走,经好友张继介绍,躲到虹口一个传教士家中。如果藏匿不出,警探绝无到传教士家里搜人的可能。

  章太炎被捕后,本来不当回事。此前上海激进分子已被传讯多次,每次都是问问有无私藏军火、制造暴乱之类,在得到否定回答之后、便立马放人,这是章太炎能逃而不逃的重要原因。不料租界当局这次动了真格。章被拘以后,当晚没被放回,这才感到事态的严重。章之所以被抓,原因之一是他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他觉得,邹容如果不到案,则所有关于《革命军》的罪责都将落到他一人身上,而邹容到案,则两人各担其责。于是,他给邹容写了封信。邹容得信以后,这才投案自首。

  章太炎在信上写了什么,已不得而知。但章在事后曾解释自己写信的初衷:“《革命军》为蔚丹(邹容)所著,仆实序之。事相牵系,不比不行。仆既入狱,非有蔚丹为之证明,则《革命军》之罪案,将并于我。是故以大义相招,期于分任,而蔚丹亦以大义来赴”。所谓“大义相招,期于分任”,就是临难不苟,各负其责,好汉一人做事一人当。这件事中,章、邹都讲大义,但境界不同,在章是以大义责人,在邹则是以大义自担。

  经特别法庭审讯,章被判监禁三年,邹判两年。结果邹容不到刑满便暴死狱中,章太炎则坐满了三年,1906年出狱,随后东渡日本,继续他的人生道路。

  邹容之死,由许多环节造成,其中,章太炎的信无疑是最重要一环。对此,章太炎自然明白。邹容死后,章太炎“往抚其尸,口张目视,恸不能出声”。他既为战友、狱友的离去而恸哭,也为自己两年前的那封信而愧悔。从此以后,邹容之死成为章太炎的一块心病。

  邹容死后,章太炎有过很多怀念、纪念邹容的活动。最能体现章太炎愧疚之情的是,他在住所的墙上,挂了一幅邹容遗像,前置横板一张,上设香炉,每月初一、十五沐手敬香,为邹容祈祷。晚年迁居苏州,亦在家中悬挂邹容遗像,为邹容上香,直到逝世。


江南游报 聊天 00009 章太炎有块心病 2016-04-28 江南游报2016-04-2800004;江南游报2016-04-2800006;江南游报2016-04-2800007 2 2016年04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