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舌尖之旅

文章导航

  首席凉菜——芥末墩

  芥末墩出人意料,是道老北京的凉菜!跟日式料理没什么关系,它是什么,芥末在哪里呢?后厨师傅得经常要跟人解释,也乐意跟人解释。

  是道“象形菜”:素净的白瓷盘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黄色的“菜墩儿”,看上去像是一个个缩小版的小树墩儿,细细看,墩儿面上也有一圈圈儿的“年轮”。还没入口,只看形,已经为老辈儿们的巧思妙想折服。说起芥末墩的原材料,更是简单,就是冬天里最最便宜的菜式——大白菜,再配上老北京的黄芥末粉。

  芥末墩这道菜究竟是何时出现的,已经很难追溯,但作为老北京的传统年菜,它的受欢迎程度有据可查。1997年出版的《闾巷话蔬食》中记载“旧时北京有个小报介绍此菜,说其‘上能启文雅之士美兴,下能济苦穷人民困危,。”其作者还在致美斋单间里看到过张大干画的梅花册页,上面配有酒壶和芥末墩儿。传统的老北京家庭,尤其是满族人,每到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就要开始准备这道菜了。老北京年饭,讲究“四四见底”,是指宴席需要由四冷荤、四热炒、四肉菜、四汤菜等组成,讨一个“四平八稳”的吉祥寓意。而四冷荤就是芥末墩、炸咯吱、肉皮冻和五彩花生米。因为芥末的冲鼻味儿是开窍通气的,面对着满桌子大鱼大肉的年菜,去油解腻全靠它,因此,尊它为凉菜首席。

  就如同大闸蟹之于胡蝶,狮子头之于梁实秋,芥末墩是老舍的心水菜肴。她又试了一次,终于成功了,让老舍一尝,嘿,是那个味儿。胡女士后来总结说,腌制芥末墩,要点有三:其一是要选择抱心紧实的白兔尽量选用下半截菜帮,少用菜叶;其二是将白菜刀好之后,要放置在漏勺上,用汤勺舀沸水淋浇三次即可,不可多浇,不然白菜就熟了,口感也就软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将浇好的门菜墩儿码在盆里,每码完一层之斤,撒上黄芥末粉、糖,并加上米醋,直到摆满一盆盖好盖子。外面一定要用小棉被或者棉帘之类的保温材料将整个盆子包起来,隔三天:再吃。按如此方法,芥末墩才脆爽。自此,但凡过年,老舍家必上此菜。胡女士越做越熟练,反而成了闩己的招牌菜,朋友来家做客,总是点名要吃。老舍也是格外欢喜,次次大声招呼:“我家的芥木墩,味儿冲,管够厂

  还有一个来月就过年了,怎么着也得做点儿芥末墩儿吃吧,冲一冲鼻子,也冲一冲喜庆。


江南游报 舌尖之旅 00010 2016-04-28 江南游报2016-04-2800010;江南游报2016-04-2800011;江南游报2016-04-2800012;江南游报2016-04-2800013 2 2016年04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