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舌尖之旅

文章导航

  甬绍味蕾里的乡情

  臭冬瓜、臭苋菜梗,不喜欢的人别说闻到,看一眼就会受不了;嗜臭的人,却会期待着一碗白饭,一边扒饭,一边就觉得那别人鼻中的臭味,到了自己嘴里,却都是香的,鲜的。这种复杂的味觉感受,就好像人与人之间扑朔迷离的感情一样,说不清,道不明。

  宁波人说“臭”时,发音为“qiu”,闷闷的一声臭,引得鼻翼扩张,嘴巴撅起,整个脸都高兴得皱起来了。这时候的宁波人,面前恐怕就放着一碗蒸三臭吧。绿绿黄黄的汁液里浸着臭豆腐、臭冬瓜、臭苋菜梗,不喜欢的人别说闻到,看一眼就会受不了;嗜臭的人,却会期待着一碗白饭,一边扒饭,一边就觉得那别人鼻中的臭味,到了自己嘴里,却都是香的,鲜的。这种复杂的味觉感受,就好像人与人之间扑朔迷离的感情一样,说不清,道不明,而吃臭嗜臭的饮食传统,却源远流长。

  绍兴出身的周作人写吃臭苋菜梗:“近日从乡人处分得腌苋菜梗来吃,对于苋菜仿佛有一种旧雨之感。”这“旧雨之感”四字,久居北方的南方人最能体会,是淡淡的乡愁,也是微微的抱怨。南方被视为村野寻常食物的苋菜秆,到了北方却成了难觅的宝贝。而旁人听到你心心念念的食物竟是那老得不成样子的苋菜秆,绝对是要笑话的。对于这点,周作人辩解道:“读外乡人游越的文章,大抵众口一词地讥笑土人之臭食,其实这是不足怪的,绍兴中等以下的人家大都能安贫贱,敝衣恶食,终岁勤劳,其所食者除米而外唯菜与盐,盖亦自然之势耳。干腌者有干菜,湿腌者以腌菜及苋菜梗为大宗,一年间的‘下饭’差不多都在这里,诗云,我有旨蓄,可以御冬,是之谓也,至于存置日久,干腌者别无问题,湿腌则难免气味变化,顾气味有变而亦别具风味,此亦是事实,原无须引西洋干酪为例者也。”

  臭苋菜梗要选那些“抽茎如人长”的老梗来做,切段盐渍,泡入臭卤,而这臭卤本身也是用之前的浸泡苋菜梗的汁液做的,每年一腌,每年一臭,最后这卤便成了白糊糊的一坛子,又黏稠又滑溜。卤的味道越来越重,腌出来的臭苋菜梗也越来越鲜。且这卤还可以用来浸臭豆腐、臭冬瓜,腌渍出的每一样食物,都是用来搭配白饭或下酒的妙物。且不说臭豆腐现在已然普及了,蒸炸皆可,“闻闻臭,吃吃香”。臭苋菜梗则是配粥最好,吃的时候要咬住外面的老皮,吸里头那冻胶般的稠汁,最后把外皮吐掉。而臭冬瓜,点些麻油,有朋友评价“下饭无敌了”。说着这些,鼻翼两侧已然开始蒸腾温热的“臭”味,只觉饥不可耐。这是不嗜臭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也就是周作人所说的,是一种别有山野之趣的枯涩味道。就着臭腐乳霉千张吃两碗饭,在臭的表象之下,却有一种淡然的乡野生活的妥帖,让久居城市的人最是向往。

  已逝的香港著名影视大亨邵逸夫,离世时享年107岁。这位出身宁波的世纪老人,说起长寿秘诀,可有一套。除了宽容和修炼气功之外,与他的养生和饮食不无关系。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重视养生。最初,每天炖一根野山参进补,至上世纪60年代后期,改为每日在舌下含薄薄的一片顶级野生人参。有人统计过,邵逸夫每年大约食用四两人参。由于他是宁波人,他还对宁波著名的“三臭”(臭冬瓜、臭苋菜梗、臭菜心)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臭冬瓜情有独钟。

  斯人已逝,他的饮食爱好,聊备一说。


江南游报 舌尖之旅 00004 2016-05-26 江南游报2016-05-2600010;江南游报2016-05-2600012;江南游报2016-05-2600011 2 2016年05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