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山水魅力 品味禅茶文化
首届文成茶文化旅游节 走出一条茶旅融合之路
![]() |
感受山水魅力 品味禅茶文化
首届文成茶文化旅游节 走出一条茶旅融合之路
■ 蓝斯妤 王思怡
优美的生态环境孕育着浙江文成的灵山秀水,独特的气候地理优势造就了文成茶叶。为大力宣传文成旅游、文成贡茶品牌,提升文成旅游品牌知名度,推动文成茶产业新发展,7月20日-22日,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暨2016年首届文成茶文化旅游节在浙江文成隆重举办。
“禅、茶”音乐会,
美丽文成迎接八方来客
本届茶文化旅游节以“品茗静安 圆梦文成”为活动主题,由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组委会、文成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旨在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促旅,营造诚信友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美好氛围。开幕式上,随着上海市静安区人大副主任杨志健女士、原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沈立江先生、温州市旅游局局长王爱香女士、文成县委书记汪驰先生在主席台上共同启动彩球,首届文成茶文化旅游节正式拉开序幕。在当天的开幕式上文成县与上海市静安区还进行了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节旗的交接仪式,并与新闻媒体、旅行社以及摄影家协会代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茶为媒共同将文成县的优质旅游资源与茶文化分享给更多游人与茶人。
而在开幕式后的“禅、茶”音乐会上,现场正、清、和、雅的禅茶文化沐浴在禅钟声声之中,禅茶与音乐相融相合,在一派悠扬平和的氛围中为所有来宾献上了一场视听盛宴。同时,在7月21日—22日,百家新闻媒体、百家旅行社、百名摄影家们还一同走进文成的秀丽山水之间,访帝师故里、观飞瀑、探壶穴、望湖景、看山色,从不同的视角挖掘文成旅游文化精髓。
好山好水出香茗,文成贡茶呈献舌尖上的清雅
文成,这座位于飞云江上游的浙南山水秀城,以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的谥号为名,素有“天下第六福地”之美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文成不仅是森林覆盖率超过70%的生态之城,还是拥有众多文化名人的人文之城,更是华侨华人数占全县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侨领之乡和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县的红色之乡。
生态良好是文成风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特色,被誉为“温州之肺”、“天然氧吧”的文成县给人最强烈的视觉冲击是那种非同寻常的“绿”。这里全年平均气温摄氏15.2度,空气质量优于国家I类标准,水能资源蕴藏量50万千瓦,水质达国家I类标准,拥有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被定位为“温州大都市区的休闲度假胜地”。2004年1月被确定为“百丈漈·飞云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特别是刘伯温的出生地南田山,《洞天福地记》中有云:“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它展现一种江南罕见的高山平台,平均海拔600多米,地势开阔,总面积226.5平方公里。这种地貌在江南是非常独特的,常可以看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奇丽景象。
文成空灵的山水、优质的土壤,孕育出了优质好茶。文成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明洪武年间,武阳制的茶叶就因其制作工艺独特、品质上乘,被列为贡品。自古便有众多文人雅士荟集于此,盛行种茶品茶论茶之风,如今,茶叶已经成为文成最主要的农业主导产业,全县茶园总面积达2.1万亩,年产量385吨,产值超过1亿元,“文成贡茶”的区域品牌已经初步打响,并先后荣获国际、国内和省级金奖20多项。
旅游+农业,文成开启全域旅游渗透性发展
文成作为旅游之城,县情决定了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发展旅游产业最具可行性,也最具潜力。文成的发展优势在生态,特色在人文,亮点在山水,希望在旅游。旅游业作为打造文成经济“升级版”的“一号产业”,从产业基础看,目前,文成境内现有10大景区、上百个景点、千余处景观,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3A旅游景区4个,拥有百丈漈—飞云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文保单位刘基庙(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伯温传说”、“太公祭”等多张“国字号”金名片。
近年来,全县坚持生态经济化、全域景区化、旅游主业化的发展战略,围绕“养生”和“养心”两大主题,推动旅游多元化、高端化和差异化发展,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县、中国长寿之乡、全国最佳生态旅游度假区及长三角最佳自驾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此次文成县与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组委会合作,携手开启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盛会,对弘扬及推广文成茶文化以及文成旅游的发展起到积极而深远的作用。本次茶文化旅游节借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产业平台来助推文成发展“旅游+农业”的融合模式,以全新的视角呈现出了文成茶文化、茶产业、茶旅游的魅力,不断提升文成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推动了文成茶产业发展。按照“旅游+农业”的发展模式,文成在全县推进了一批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建设,将着力打造集茶道文化展示、乡村民俗体验、运动康体养生、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村落”,开启了全域旅游渗透性发展,为文成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