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的荔枝膏
在宋朝,夏至是法定假期,官员放假三天。在官营手工业坊场中,工匠每日的工作时间约为10小时,每年炎夏时节,每日的工作时长会减半。
悠闲的市民可行街头拐角的树荫下,摇起蒲伞,摆几碗消暑汤,从古今往事聊到院落的狸花猫,慢慢消磨至黄昏。垂髻儿童选择到水边嬉戏,扑打蜻蜓流萤,远看去,几抹跳跃的身影,海鸟般扑棱扑棱,湿掉衣裳也无所谓。
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水榭风亭纳凉赏花还不够,冰块冷饮也不可少。凉制热、冰消火,是自然界朴素的道理与馈赠。
冰块降温,自周朝始。《事物纪原》载:“《周礼》有冰人,掌斩冰,淇凌。”凌,冰室也。周朝藏冰的冰室称为“凌阴”,可以把冬天取的冰保存到夏天;专门掌管采冰、储冰和用冰之事的官为“凌人”;而夏时存冰的器具则叫"冰鉴",可以存放食品。以保鲜、制冷。
一位叫做陈直的南宋人在《寿亲养老新书》中劝诫人们少吃冷饮:“承暑冒热,腹内火烧,遍身汗流,心中焦渴,忽遇冰雪冷浆,尽力而饮,承凉而睡,久而停滞,秋来不疟则痢。”足见宋代冷饮和冰块已走入寻常人家。杨万里诗中也提到售冰一事,“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帝城六月日亭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售冰商人在冬季窖藏天然冰,等到夏天再取出来售卖。颇受市民欢迎。
这还不够快意逍遥,一些风雅的宋人,用冰块降温的同时,摆上几百盆鲜花,或点些香料。“鼓以风轮”对着吹,不但凉快,而且“清芬满殿”。斜靠竹簟,薄汗透轻衣。冰块雾气生腾,香气四起。外头花木扶疏,露浓竹瘦,斑驳浮动,时光也停驻了。若得闲,呆呆看着周遭的一桌一椅,一箸一羹。不知谁家的猫懒洋洋枕着门墩,倒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在诸色饮品中,荔枝膏是常见的一道。玲珑剔透的名字,叫人欢喜。《诚斋集》有《荔枝歌》:“广厦无烦暑,精盘贮碎冰。凉逾箑脯扇,色似玉壶凝。”玉壶雪魄,光华流转。见之忘俗,燥热之心都安静下来。思慧《饮膳正要》中记录了“荔枝膏”的制法,乃是以乌梅肉、切碎的去皮桂、熟蜜放在水中熬煮,再下砂糖、生姜汁,熬成之后添一点麝香拌匀。
乌梅肉性温微酸,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从寒冬积累到初夏,成熟了。叶片覆盖的阴凉间,三五个圆滚滚的青乌梅,浑然可爱。花褪残红,青杏正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满目弥望的乌梅,连带周遭空气,都是清冽深邃之味。人们说,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又说青梅竹马。将熟未熟的味酸,是生命中最令人着迷的状态。脆生生的乌梅,清冽酸涩之味,是盛夏的最佳救赎。
宋代诸多饮料,总令人为其花色丰富、工料精致而惊叹。那时以乌梅为料制作的解暑冷饮,除了荔枝膏,还有乌梅汤,雪泡缩脾饮、梅花酒。饮品不仅配有中药以增加保健性能,而且还研发出浓缩膏浆与散粉两种形式,形成即冲即饮的速溶型饮料。这样的小细节,令人感叹那悠远的古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