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观察

全域旅游,“发展中景区”提升的时机

  全域旅游,“发展中景区”提升的时机

  ■ 王伟成

  当前,景区旅游对应于全域旅游,成为两个阶段更迭、两种理念更新的代名词。现实中,景区旅游阶段过来的旅游景区,在热烈展开全域旅游宣传和蓬勃开展全域旅游行动的大势中,情形有似早些年的休闲旅游热潮掀起阶段,反响冷淡冷漠,态度含糊模糊,似乎再次成为新理念的“对照物”、新阶段的“旁观者”。对此,作为长期处于基层实践的旅游探究者,难不敏感、难不纠结。因为,在全国旅游推进到全域旅游阶段后,“老一代”旅游景区、尤其“发展中景区”中的很大部分,雷同状况依然如故,质量品貌相形见绌,需要持续引领,应当乘机推进。

  (一)全域旅游大势所趋,强势而至,态势挑战“景区”。

  1.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对景区旅游的承前启后。

  景区旅游阶段已表达出旅游的全域性。我国旅游的前期,虽表现出以旅游景区为先导、为主流之强势,被视为“景区旅游”,但业界开初就明确定性旅游业是食宿行娱购游“六要素”的结合体。旅游“六要素”与建设、交通、文化、餐饮,工商、物价、卫生、公安等等部门相边缘、相关联。三十余年的历史证明,景区旅游阶段的“朝阳产业”,是在社会各方支持配合下发展壮大起来的。换言之,景区旅游进入全域旅游是旅游全域性的大势所趋、水到渠成。

  理念表明全域旅游是对景区旅游的承前启后。“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是理论界行业内经过理念内涵的提炼,对全域旅游和景区旅游相互之间的基本统一的表述。表述清楚阐明了两者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关系。“以景区的理念作规划,以景区的要求搞建设”,则是在全域旅游推进实践中,从上到下明确的指导思想,具体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国家标准,也是全域旅游项目建设与经营的标准。指导思想表明了从景区旅游到全域旅游的模式与路径,层面高低有别,精神要求相通。

  2.全域旅游行动已对“景区”呈示出后来居上的态势。

  全域旅游已在全国如火如荼,蓬勃开展。浙江省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2016年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会址桐庐县,自四年前县委县政府作出“以风景桐庐建设为统揽发展全域旅游”决策起,全域旅游推进有声有色,面貌呈现有目共睹。一是乡村旅游全面推开。结合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掀起热潮。全县以村落景区的创建为抓手,提升村落的景观与服务质量。到2015年底,评定成功江南古村落等2A级以上村落景区14个,其中3A、4A各1个。与此同步,农家乐、民宿经营得风生水起,全县总量达500家,遍及14个乡镇。其中以芦茨、环溪、新龙等村为领先,早由体外“输血”转为自身“造血”。二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旅游“六要素”相融合。城镇宾馆饭店增量提档,各色土特产店开遍城乡。尤为明显的是交通道路,从过境的高速国道省道到县乡村道,不仅四通八达、畅通无阻,而且沿途绿化、全线美化。三是县城风光更潇洒,画城又上一层楼。江滨公园、山地公园、市民广场、儿童乐园等如花齐放;市容市貌整洁有序,旅游标识布及街巷;富春江水白天碧波荡漾,夜晚流光溢彩;市民欣慰自傲,游客交口称赞……

  总之,随全域旅游强势而至,蓬勃展开,各种新开发项目与设施的质量,后来居上,超越了许多或滞后、或停滞的“景区”。据此,面临全新形势的挑战,面对日臻成熟的游客,“景区”不可固步自封,安于现状,应当“以人为鉴”,正视现实,应当发扬“景区”自身发展中积累起来的优良传统,迎头赶上。

  (二)“景区”应“入列”大势,乘势而上,全域旅游要因势利导。

  1.“景区”受全域之震,合全域之势,应当借势、乘势。

  经对全域旅游以后“景区”反应的综合情况探究,与在休闲旅游热潮阶段被成为“对照物”、“旁观者”相比,有着很大区别,如果说那时为“双轨”之一,那么现在属“道内”之一。

  第一,“景区”已受全域旅游之震。深探得悉,“景区”的冷淡冷漠实际是一种表面镇静,被全域旅游震动是真切的。首先是精神上,全域旅游浩大声势所形成的热潮效应,如“兵临城下”,对“景区”内在神经产生的“震感”明显而强烈。其次是感官上,全域阶段开发出来的一个个村落景区、旅游项目,被市场喜欢接纳、游客众相前往的状况,让许多“景区”看着看着,看得“提心吊胆”。再次是经营者的反应上。明智的经营者早年就有居安思危的意识,面对当前,已有借势而进的谋划。

  第二,“景区”契合全域旅游之势。同以青山绿水、乡情村韵为基调的乡村旅游地,“景区”与全域阶段开发的项目互有优势。前者因时间上的“捷足先登”、具有自然资源的景观价值相对高的优势,而后者融入了休闲度假理念,融合了参与体验内容,发挥出后来居上的优势。特点不同的优势,可以互补,能够相辅相成。从桐庐近年“景区”游客的情况分析,一是相互之间,继续着“优热劣冷”的规律。二是与乡村旅游、村落景区之间,呈现出既有被分流走的、也有被带过来的“互通有无”现象和共同做大县域旅游蛋糕的“比翼双飞”景象。其中以国家级森林公园大奇山表现为出色。早年,大奇山通过开发特色项目,充实创新内容,让平平生涩的森林公园提升为质优成熟的3A级景区。进入全域旅游后,一则园内创新内容继续充实,市场良好口碑继续走高,二则与村落景区等项目特色互补、区域相连,因而经营业绩又上台阶。全域阶段前年游客量平稳在15万上下,2011年起节节攀升,2015年度超过30万。

  从全域旅游后蛋糕做大的实践证明,“景区”与全域旅游中推出的项目之间,优势特色互补、相辅相成契合。实践同时表明,全域旅游的强劲之势,对于“景区”是一个提升时机。机遇垂青懂得机遇的人。因此,每个“景区”经营者应当明了大局,读懂时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2.全域旅游要因势利导,带动“景区”发展,促进全局健康。

  全域旅游涉面之广,涉事之多,为旅游业前所未有,因此要在推进中统筹兼顾,“十指弹琴”。对待“景区”,不能因阶段不同而当成“过去时”,不能因产品传统而看成“其它事”。

  在质量价值提升上,须讲特色创新,推动“景区”。“景区”发展难度很大,发展空间也很大。要以有实力、用真心,讲特色、善创新,路径正、业绩优的“景区”作榜样、为范例,引导鼓励、督促推动更多“景区”的提升发展。

  在舆论宣传推广上,应讲联手结合,带动“景区”。要与规划全域化、建设全域化一样,宣传推广也要全域化。以全域旅游的声势带动“景区”的市场宣传,以“景区”的特色丰富全域旅游的宣传内容。

  在经营效益提高上,要讲探索学习,借鉴“景区”。全域旅游已明显提升了社会与环境效益,也撬动了经济效益。本质归属“景区”范畴的乡村旅游、村落景区等,宜通过学习借鉴,从经营多年的“景区”中获得现成有效的经营之道。

  综上,全域旅游是景区旅游的高级阶段,旅游景区是全域旅游的组成部分,“景区”又是旅游景区中的“大部队”。因而,“景区”应主动“入列”全域旅游之大势,顺势提高质量提升价值;全域旅游需对“景区”宏观引领,微观推动,促进全局的健康发展。

  归结本文,从小处说,是对全域旅游的拾遗补缺,对“景区”的望铁成钢。从大处想,期望我国旅游业加快从粗放低质向精细优质迈进的步伐,早日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优国转化的目标。


江南游报 观察 00005 全域旅游,“发展中景区”提升的时机 2016-08-04 江南游报2016-08-0400003;江南游报2016-08-0400006;江南游报2016-08-0400007;江南游报2016-08-0400008 2 2016年08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