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行走

文章导航

  古镇暗香——同里

  虽然如今的古镇有些变了味儿,但这些并不会影响我对古镇的流连,那份沉静中散发着生活的韵味,以及残留在记忆中古色古香的场景,也感知得出心底的余温依旧始终如初未曾丝毫改变。

  同里古镇,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遍布在桥头岸边的合欢花:“脉脉抽丹,纤纤铺翠,风韵由天定。堪称英秀,为何尝遍清冷。最爱朵朵团团,叶间枝上,曳曳因风动……”细细绒绒的合欢花随风飘落,花开花落的轮回间,让古镇人们的生活,随境飘香。

  同里古镇位于吴江市东北部,地处太湖之滨,京杭大运河之畔。镇内被“川”字形市河及其支流纵横分割,形成15个圩。沿岸“屋宇丛密,街巷逶迤”。镇内自成水网,民用水河桥比比皆是,悠悠绿水,水活水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

  相传,由于同里富足,人们便把这块土地叫做富土。在宋代,上面要同里多交公粮,同里的人们不愿多交,便有能人想出了改名的办法。当秋后朝廷来收缴公粮时,他们不多交,于是遭到质问:既然是富土,为什么不多交?同里的人们解释说,这里不叫富土,而叫同里,是人们讹传

  了。汉字过去是竖排的,富土二字,是将“富”字的一点抹去,将下面的“田”和“土”连成一个“里”字,上面的“富”字就成为了“同”字。从此,“富土”这个地名就变为“同里”了。

  同里有很多古桥,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桥: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三桥呈“品”字型,跨于三河交汇处,自然形成环行街道。沿河青石驳岸,两岸筑有花石栏,河中船来船去,桥上人来人往,踏着一块块青石板,偶有合欢花飘落肩头,其中惬意自得。

  同里的街道也是古老的。地方五里,居民千余家,街巷逶迤,室宇丛密,高墙深院的住宅建筑,给老街披上了一层幽幽深深的神秘色彩。

  悠悠晃晃间,我们走到了明清街。这条街保存了原来的条石路面,街两旁的明清时代建筑,风貌依旧。

  同里的每一条街道,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宁静恬淡,有的绿树掩映,有的依水傍屋,有的店铺林立。写着店名的各色小旗在晨风中飘扬;各种口味的小吃,青绿的团子、油黄的袜底酥,给老街带来一抹食物的亮色;大红的灯笼挂在屋檐上,随风摆动,让老街的色彩不再只是青石灰瓦。

  来同里一定要去的一个地方叫退思园。这是同里最有名的私家园林,占地九亩八分,小巧玲珑,既间朴无华,又素静淡雅。横向建筑,风格独特,整个花园以水为中心,建筑、假山沿水布置,平添了园林的动感。坐在揽胜阁,凭栏而望,园内美景尽收眼底。退四草堂湿润的屋瓦,水汽荡漾在空气中,留下一道道柔美的线条。岁寒居中,清骨神秀的翠竹随风敲打着窗户,发出沙沙的声音。廊下满满的一池水波,各色鱼群相拥,引人欢快。菰雨生凉轩,荷池碧水循环其间,夏天的时候来,这儿正是消暑纳凉的好地方,都不想走了。


江南游报 行走 00008 2016-09-08 江南游报2016-09-0800006;江南游报2016-09-0800007;江南游报2016-09-0800009;江南游报2016-09-0800008;江南游报2016-09-0800012;江南游报2016-09-0800013;江南游报2016-09-0800014;江南游报2016-09-0800011;江南游报2016-09-0800003 2 2016年09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