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花园村荣膺“中国十大国际名村”
![]() |
![]() |
![]() |
红木王国 新药先锋
东阳花园村荣膺“中国十大国际名村”
名列第三位
9月24日至25日,以“智慧共享 合作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四川省彭州市宝山村举行。其间,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村工作委员会、《中国村庄》杂志、“名村影响力”研究评价课题组评价出的“中国十大国际名村”正式发布,江苏江阴华西村、山东龙口南山村以及浙江东阳花园村位列前三。
“名村影响力”研究评价课题组认为,花园村是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质量最高、后劲最足的一个村,被誉为“浙江第一村”和“天下红木第一村”。花园村是金华市首个且唯一的税收超亿元村,已成为全球最大维生素D3生产出口基地、全球最大红木家具专业市场以及全国最大名贵木材交易集散地,并拥有全国最大村级医院以及全国最高村级摩天轮等,于2014年10月9日诞生了首家上市公司“花园生物(300401)”,目前还对花园新材、花园金波、花园药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争取上市。
花园村已有690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前是一个有名的穷山村。1978年,花园村年人均收入仅为87元。1981年以来,在领头人邵钦祥带领下,经过35年创业富民与创新强村,花园村实现了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成为经济发达、村民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15年,花园村拥有个私工商户2796家,实现经营收入401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其中,花园村红木家具以及木制品行业个私工商户达2138家,占全村总数的76.4%,已形成花园原木市场、板材市场、雕刻·油漆中心、产业核心区块以及红木家具市场等红木全产业链发展,成为了带动全民创业致富的主力军。
今年7月1日,花园村党委还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此外,花园村已荣获中国十大名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红木家具第一村等上百项省级以上荣誉,既是浙江省首个单独以村为单位创建成功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村官培训基地和全国新农村建设A级学习考察点。
据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课题主持人沈泽江介绍,本项评价依据了课题组研制的《CCRD国际名村评价体系》及十多年对有关名村的调研数据,评价体系由15项考量指标组成:一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和落实指数;二是以原村主体为基础形成的村级产业经济竞争优势指数;三是村庄对外合作交流活跃度及资本与市场开放度指数;四是乡村就地城镇化特色发展指数;五是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指数;六是村庄历史文脉传承与其他现代文化和谐融合发展指数;七是乡村教育、卫生、养老等民生福利发展指数;八是乡村人才聚合、科技创新能力指数;九是乡村信息化全域建设与覆盖指数;十是乡村合作经济与社会组织发展指数;十一是乡村风貌特色定位、空间布局优化与宜居宜游宜商宜业宜学宜养规划实施指数;十二是村社法治建设与民主管理水平指数;十三是村社居民综合素质、生活质量与体质健康指数;十四是村庄品牌形象建设指数;十五是村庄在海内外传播力、影响力与美誉力指数。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执行秘书长、课题组副组长杨秋生则表示,针对我国乡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入新的历史推进阶段,面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的新形势,实施乡村产业经济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我国乡村和农业国际竞争力,已是迫在眉睫之事。农村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批著名村庄,既重视经济强村、绿色强村、文化强村,还较早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自我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村级经营主体,自我培育各类流通组织,瞄准国内外市场双向发展,“国际名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华西村、南山村、花园村、东岭村、长江村、滕头村、永联村、皇城村、郑各庄村、宝山村等“中国十大国际名村”在其中卓具代表性,尽管主导产业各具特色,但共同基本特征是产业经济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不仅对当地经济形成较大辐射力、带动力,在新常态下具有较强经济抗风险、发展可持续能力,而且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模式与经验,对外开放度比较高,对内对外合作交流比较活跃,重视请进来,走出去,逐步建立了产业、资本、品牌、市场、外贸一体化运营体制,因此成为中国村庄中坚持对外开放、应对国际竞争挑战的排头兵。
名村影响力研究评价课题组副组长、发布机构首席公信官乔惠民,还特别为“中国十大国际名村”撰署形象锦言。他说,站在国际视野角度评价“国际名村”,属于发布机构最新研究成果。“国际名村”指的是村庄发展的国际化水平,既需要村“产”融入国际化,村“貌”展现国际化,更需要村“民”素质国际化。乡村经济国际化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而产生的新命题,实际上,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以来,中国乡村经济、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不断植入到国际市场发展的大潮之中,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然而,广大乡村要想获得更广阔更自由的发展空间,还需要提高紧迫感,认真思考对策,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制定更为可行的乡村国际化发展战略。新常态下,中国需要培育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村,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乡村名企、名牌、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