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文明旅游

文章导航

  卢浮宫二楼,敞亮的中间大厅。主墙面,油画《蒙娜丽莎》被特别保护,整个画框镶在墙内,外罩不锈钢玻璃。柔和的灯光,足以使观众看清画面细节。油画前,六七个铝制矮桩弧形排列,悬垂紫红色丝绒粗链,隔出两米多观看距离。

  观众挨挨挤挤,雅静无声,秩序井然。一如既往几个世纪,蒙娜丽莎在微笑,故而又名《永恒的微笑》。画中人物服饰浓重,坐姿优雅,面容端庄,眼角唇边,笑容含蓄,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奇妙的是,油画之前,转换角度,她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完美的构图,站近站远,都看到微笑依然。这微笑,不仅体现在嘴角,而且遍及脸面,甚至整个画面,以至欣赏画中人微笑的同时,内心也涌起了微笑。这或许是面对真迹的独特感受。

  《蒙娜丽莎》是巴黎卢浮宫三件镇馆之宝之一。观众久慕盛名,远道而来,会驻足流连,久久端详画面,不愿转移视线。据说,真迹巡展国外,当地业内外轰动,粉丝、拥趸和发烧友蜂拥,排队几近失控,以至规定:每人在画前停留,不得超过5秒钟。

  行家解说,不同观者,不同时间,看蒙娜丽莎,感觉都会不同。她的微笑,有时文雅温柔,有时娴静安详,有时忧郁略笑,有时甚至揶揄嘲讽。油画中,光线变化不像雕塑那样产生明显差别,但在蒙娜丽莎脸上,微暗阴影若隐若现,令人捉摸不定,具有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因此,蒙娜丽莎微笑的含义,是“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之一。呵呵,这就玄乎了,神秘兮兮,姑妄听之。

  这幅名画,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达·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被认为是西欧画史首幅侧重心理描写的作品。它代表达·芬奇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妇女形象。油画背景,山水朦胧幽深,人物内心感情和美丽外形浑然结合。达·芬奇认为,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作品,是最美的研究对象。《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齐名,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

  基督教禁欲主义,妇女举止许多约束,不能自由表现欢乐与痛苦,否则,就是“亵渎”上帝。所以,中世纪的肖像画,呆板,僵硬,面部毫无表情。追求人性解放的文艺复兴,照亮了欧洲夜空,恩格斯曾评价为“最伟大、进步的变革”。达·芬奇为画出蒙娜丽莎的真实形象,表现人的感情,研究解剖和生理学,探索脸部微笑状态,探究愉快时的心理反应。最重要的,让蒙娜丽莎表现19世纪人的思想解放,反对宗教桎梏。

  达·芬奇是“怪才”。绘画以外,他擅长雕刻、发明、音乐、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多才多艺,勤奋高产。他的科研成果,手稿约6000页。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当时就发表,人类科技进步可以提前30-50年。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1519年5月2日病逝之后,天体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

  500多年来,人们惊叹《蒙娜丽莎》的美术技巧,更多专注于神秘的微笑。品味、揣测、争辩,注家蜂起,奇思妙想,莫衷一是。比如,有人研究,达·芬奇喜欢穿粉红色外套,在胡须上毫无顾忌涂抹五颜六色,他是左撇子,从右到左倒着书写,借助镜子才读懂他写什么,看镜子亦是读画的方法;因此,旋转90度,从镜中看蒙娜丽莎抿着的笑唇,恰好是一个男性,线条分明的结实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一角,结论:表现人体美,呼唤人性觉醒,是大师的人生哲学和艺术观,云云。

  西方大腕论“微笑”,专著数百部,课题五花八门:微笑不露皓齿,缘于口齿不齐;双手按腹部,表情满意,怀孕所致;爱女夭折,忧郁寡欢,难掩凄楚;更有甚者,论证蒙娜丽莎原型为妓女,微笑才会讥嘲和揶揄;还有博士言辞凿凿:蒙娜丽莎根本就没笑,因为她得过中风,肌肉松弛,半个脸是歪的……

  越研究越离奇,距离油画越来越远,学术成了无聊加八卦,不亚于今天喧嚣的网络。专家、“钻家”、“砖家”?达·芬奇在天堂有知,要惊愕得哈哈大笑;蒙娜丽莎的原型,要吓得彻底晕倒。


江南游报 文明旅游 00012 2017-01-05 江南游报2017-01-0500008 2 2017年01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