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行走

穿越:在波斯1395和伊朗2016之间(下)

  在波斯1395和伊朗2016之间(下)

  ■ 虞敏华

  6

  亚兹德如迷宫一样的小巷总会让人找不到方向。这座建立在沙漠边缘的城市,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区。住在古城里,白天出门看那些历史遗迹,晚上,可以像几百年来的伊朗人那样,懒懒地靠在长榻上,品茶,吃当地美食。

  酒店小而精致,是传统的伊朗建筑。黄泥土砖的房子,一半伸入地下,冬暖夏凉。小小的门洞,进去却有不小的庭院,干净,整洁。院子放满了盆栽的绿植和鲜花。

  沿着又窄又陡的楼梯,可以一直走到屋顶。你能看到整个古城,波浪一样起起伏伏的拱形屋顶一浪又一浪地向远处延伸。风塔林立,大风刮过时,发出“呜呜”的鸣叫声。

  一群来自欧洲的老年游客,安静地在庭院里喝着咖啡。满头的银发,得体的衣着,舒缓而明亮的笑容,那么美好。

  出城,便是卡维尔盐漠。“寂静将我征服,我疑惑为什么我曾经想使用语言。”波斯诗人鲁米的诗句,是对这片荒漠最真切的感受。整个盐漠是沙与盐的混合物,广袤,无边。洁白的沙子令人眩目,而死寂般的静谧,让语言变得如此多余。

  在这荒凉的盐漠深处中,有着小片小片的绿洲,绿洲中有过一些古老的村庄。城市的发展,让这些古老的村落逐渐衰落,留下一片断壁颓垣在时光的深处,讲述着曾经的兴旺。哈拉纳格在亚兹德以北70公里外的一个山谷里,,有1000多年的历史。走到村口,你能看见恺加时期的清真寺,17世纪留下来的摇晃的光塔,村庄的边缘还有当年的往来商队的旅馆。走进村庄,发现很多建筑都已岌岌可危,随时要小心脚下别出意外。登上村庄的高出,看到山谷里有农田,在荒凉的土黄色中冒出一片清新的绿色,有一些古老的沟渠,纵横交错着,是用来灌溉周围的农田的。

  恰克恰克在亚兹德东北方达什特荒漠离的山上,从亚兹德开车前往恰克恰克需要两个小时,公路两旁尽是沙漠和断断续续的山脉,沙漠上铺着一层白色的盐碱,看不到绿色的植物,只有一条公路艰难地延伸到山脚。火庙建在半山,所有人必须费劲爬上去。拜火教徒们就在这样的地方繁衍了1400年。

  相传阿拉伯入侵亚兹德时,当地君主亚兹德吉利的女儿携带火种逃到此处寻求庇护。此时山中裂开一条缝隙,把亚兹德吉利的女儿和圣火同阿拉伯入侵者隔开,保护了她们,此后拜火教建立了这个祭坛。从那时起,该地就成为拜火教徒的聚集地,他们每年定期在恰克恰克举行为期10天的庆典,包括祭祀,唱歌,跳舞,喝自己酿的葡萄酒。

  这座神庙是拜火教的祭火坛,是教徒们最为重要的朝圣地,里面供奉着三只圣火和琐罗亚斯德的画像。恰克恰克这个名字的由来是神庙原本是半山腰的一个山洞,洞顶常年滴水,发出“滴答滴答"声。恰克恰克就是水滴的意思。

  正好是休息日,神庙里有不少当地人,带着食物,一家人一起登上这高山上的圣地,在空旷处铺开垫子,喝茶,休憩。有人捧着一本诗集,在那里诵读,一圈人围坐着,安静地聆听。

  我呆呆地在一边站了好久。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被这样的场景吸引。


江南游报 行走 00006 穿越:在波斯1395和伊朗2016之间(下) 2017-01-12 江南游报2017-01-1200011;江南游报2017-01-1200002;江南游报2017-01-1200009;江南游报2017-01-1200007;江南游报2017-01-1200012;江南游报2017-01-1200014;江南游报2017-01-1200013;江南游报2017-01-1200015 2 2017年01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