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姿绰约维纳斯
礼行天下·名家谈
风姿绰约维纳斯
■ 李烈钧
《断臂维纳斯》大理石雕像,在卢浮宫展厅有突出位置:宽大的基座,安置204厘米高的雕像;左右和后侧空间宽敞,便于观众走动,多角度观赏;背景整个墙面和延伸部分,通体暗红色大理石,与雕像的洁白形成反差;四周灯光柔和,无一直接投射。
家喻户晓的青春美女神雕像,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女性典型特征:脸型椭圆,鼻梁高挺,前额丰满,嘴角微翘;身材匀称流畅,衣衫滑落至髋部,全身半裸微倾,左腿微曲,曲线优雅起伏;神色清俊、娴静、凝重,两臂残缺,却是风姿绰约,妩媚秀丽。
古希腊表现人体美的雕像很多,对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也即维纳斯的歌颂,更是层出不穷。这座维纳斯,成为赞颂美丽的代名词。它是古希腊美术进入成熟时期的经典,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维纳斯丰满而圣洁,柔媚而清纯,典雅而高贵,洋溢青春与生命意趣。灵与肉完美统一,爱与美和谐圆融,神与人自然合一,构成人体美小宇宙,标志理想化女性美。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赞叹雕像:“这简直是真的肌肉,抚摸她可以感到体温!”
维纳斯题材,取之于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女神,即希腊神话的美神阿芙罗狄忒,人们熟悉的小爱神丘比特,就是她的儿子。维纳斯的艺术魅力,使人们认识自己:生命美好,潜能无穷,生生不息。断臂不是她的唯一。她的形象,欧洲美术家文学家的作品中大量出现。英国的莎士比亚,曾创作长诗,描述维纳斯恋爱故事。
传说,维纳斯出生于大海波涛,一现身便已成年,完美无缺。据此,15世纪佛罗伦萨派美术大师波提切利创作了油画《维纳斯的诞生》:一片大贝壳,像盛开的花,托着维纳斯亭亭玉立;风神吹动,贝壳冉冉飘向岸边;春神张开红色斗篷,准备为裸体美神披上;维纳斯纯真清秀的面容,满溢憧憬和希望……
卢浮宫还可以看到其他艺术家维纳斯故事的画作和雕塑。《维纳斯》,《米洛斯的维纳斯》,《向维纳斯讲述秘密私房话》等等。但是,最有魅力、影响最大的,还是1820年2月,希腊爱琴海的米洛斯岛,一位农夫刨地时掘获的维纳斯雕像。
故事一波三折。出土当时,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扶衣衿,左手上举,握一只苹果。法国驻米洛斯领事得知,急忙赶来,要高价收买,获得应允。但手头没有足够现金,派人连夜赶往君士坦丁堡报告法国大使居维尔。居维尔立即命令属下携带巨款,前往米洛斯购买雕像。殊不知,农夫已将雕像卖给希腊商人,并已装船外运。居维尔当即决定:武力截取。英国得知此事,派舰艇赶来争夺。动静大了,双方激烈战斗。混战中,雕像双臂被砸断,自此,维纳斯成了断臂女神。
法国获得这座雕像后,全国一片欢腾,视之为国宝(买来的抢来的也算?),特辟展室陈列,与油画《蒙娜丽莎》和《胜利女神》雕像一起,尊为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全世界热爱艺术的人们景仰《断臂维纳斯》,也都清楚,这个艺术奇迹,原产地是古希腊。
有趣的是,不少后世雕刻家,为断臂而惋惜,竞相制作复原双臂的复制品。但是,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东施效颦,没有一个能超越。古典主义的理想美,无限诗意和遐想,在《断臂维纳斯》面前,几乎一切“查漏补缺”都黯然失色。
故事多样化,另有一种说法:雕像完成,作者请大批名人鉴赏评定。大家都说非常美,最美的是她的手臂。作者听了,毅然敲断雕像手臂,向大家说,不能因为局部的美,而破坏了整体美,如果那样,我宁愿它是残缺的!
从公元前一世纪雕像完成,到19世纪初出土后进卢浮宫至今,维纳斯该2000多岁了。站到背后端详,可见背部右肩胛,有硬币大小的一处,臌胀破损,大理石风化劳损?总体看,光润如初。岁月患漫,断臂维纳斯风韵未减,魅力依旧。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中,经常引用希腊和罗马神话典故,包括维纳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高屋建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