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心心相印

文章导航

风月无边茶一杯

  风月无边茶一杯

  ■ 张晓明

  作者简介:张晓明,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任浙江省作协书记处书记、创作联络部主任、《江南》杂志主编。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小说散文近百万字。代表作长篇小说《末代大学生》,读禅随笔《只为与你心心相印》。

  唐代大同禅师和投子禅师在山水间品茶,纯净的茶水映现着无边风月。

  投子禅师指着茶杯说:“森罗万象尽在其中。”

  大同禅师将那杯茶泼了问:“森罗万象究在何处”?

  投子大师说:“可惜了一杯好茶”!

  心含十方世界,森罗万象,尽在心中。有纯净无染的心,犹如洁净的明镜,才能映出纯净的无边风月。若是心里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再美的景致也不可能进入,更不可能映现。

  大同禅师将那杯茶倒掉再问“森罗万象究在何处?”意思是一切不住,“不住”,就是不执着于有无的分别,执着即污染。心如明镜,映现一切,无论执着于什么不放,都是污染,镜子便不再光洁,照什么都一片模糊。

  正是《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杯茶被倒掉,不再映出森罗万象,但森罗万象依然如故,如如不动的存在。一切归结于空,归结于真空妙有。

  投子大师说:“可惜了一杯好茶”。又回到茶,以俗情了结,不再说禅以淳茶喻心,这是两位大师的禅话。

  读禅话,切莫离开“心”去读,切莫离开“心”去解,只在字面上纠缠,就是读“死句”。若就禅僧“参话头”而言,就是参了“死句”,总也透不出去。两位大师说的是茶,若只在茶上钻,就被一杯茶淹死了,钻不出去了。

  读诗词书画,同一个道理。

  许多的美,用画卷和文字都是无法表述的。不过还是有了那么多的文辞诗画。而诗画清浊高下,全随诗画者的心而定。这并非指瞬间的情绪好坏,而是一个人的境界。所以才有了“诗仙”、“诗圣”、“诗佛”、“书圣”、“画圣”之说。

  只是当我们在读而且是很努力的在读那些作品时,我们同样只能以心去感受诗人的心,而无法以语言文字去解说它们。

  如被称为“诗佛”的唐代诗人王维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怎么解说?若从字面解说,则等于什么也没解说。或者说根本就没读懂它。因为那是个空寂无念,不被尘俗欲念遮蔽的干净的境界,也就是诗人自己无染的心性。这类诗被称为以禅入诗,这样的境界就叫做禅境。禅不可说,只可意会。在禅宗趋向鼎盛的唐代,这类诗可说是唐代山水诗的主流。至北宋更甚,几乎诗禅合一了。


江南游报 心心相印 00002 风月无边茶一杯 2017-01-26 江南游报2017-01-2600007;江南游报2017-01-2600002;江南游报2017-01-2600008;江南游报2017-01-2600010;江南游报2017-01-2600009 2 2017年01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