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
公元前11世纪,武王姬发灭商立周。为了安置殷商遗民,周武王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商故地,管理殷人的祭祀。同时,为防止殷商遗民叛乱,又将商王畿地区分为邶、鄘、卫三国,设三监治理,以监督武庚。
三监分别为武王的同胞兄弟,即:霍叔封于邶,蔡叔封于鄘,管叔封于卫。不久周武王去世,其子周成王继位,因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这引起了管叔、蔡叔等人的不满,就散布周公旦欲篡位的谣言,还串通了武庚起兵叛周,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旦奉王命东征,讨伐叛军。经过三年战争,相继削平了参与叛乱的东方小国和诸侯。最终诛杀武庚、管叔,放蔡叔,贬霍叔。邶城和殷都变成了废墟,邶国仅历一代而终,成为周初封国中享国最短的方国。
邶国的历史虽然短暂,但邶国的风土民情却得以收录于《诗经·国风·邶风》。在历经三千年时光后,尚有十九首古老又荡人心弦的邶国诗篇,幸运地流传至今。《谷风》便是其中的一篇。
“习习谷风,以阴为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恕。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以尔同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这是一首弃妇诗,关注了一个社会问题:自古以来,因家庭境遇变化或丈夫用情不专而遗弃发妻之事屡见不鲜。
《邶风·谷风》所讲述的故事,令人扼腕:“德音莫违,及尔同死。”生死相依的誓言犹在耳畔,彼时的假意或真心还来不及分辨,这份感情就已经走到了尽头。她的脚步滞涩,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这种荒诞的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你能最后送我一次吗?”她祈求道。想着,不用太远,只是送出一段路也好。
他不耐烦应着,可脚步走到门口就停了下来。
是啊,他还有重要的事。今天是丈夫娶新妇的日子,也是自己被赶出家门的日子。她回望自己曾经的家,现在,他们二人应该正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吧。宴尔新婚,如胶似漆,就如曾经的自己与他。不同的是,那时的他还那么穷苦,如今这个家,在她的操持下,已经过上了不错的生活。他们享用着自己留下的积蓄,可以度过物产匮乏的漫长冬季,而自己却一无所有了。她想起自己离开前说:你们不要去我捕鱼的鱼堤那里,也不准碰我编织的鱼篓。现在看来是多么可笑。自己都到这个地步了,又如何能够左右离开后的事呢?
她内心苦涩,回想从前的生活,虽然艰辛,却也毫无怨言。但如今被丈夫抛弃,“谁谓荼苦?其廿如荠”。相对于心中的苦痛来说,荼的味道可说是和荠菜一样甘美了。荠菜竟是在这样的背景里,悄然出场。
如今那春野的点点繁花,又承载着多少人天真的童年和对乡土的眷恋呢?当我们循着那茎叶嫩绿、碎花如雪的身影追溯,直到走近厂《诗经》,品读至“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才发现,原来这细叶碎花的荠菜,三千年前,就已是如此地鲜美宜人、质朴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