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不死 约旦再约
![]() |
![]() |
![]() |
钱钧带你游
死海不死 约旦再约
约旦,这个遥远的中东小国,在我的记忆中,只听说有个死海。3月25日,香港首航特拉维夫,我踏上了前往以色列和约旦的旅程,说实在的,起初是奔着以色列而去的。然而走进约旦,四大景观亮点,让我大开眼界,那就是:中东庞贝杰拉什,玫瑰古城佩特拉,红色沙漠瓦迪伦,仙境漂浮到死海。
从以色列的提比利亚,坐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约旦首都安曼,再北上40多公里,便来到了杰拉什,这是约旦境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在导游戴维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城内,只见厚重的城墙,参天的圆柱,散落的残石,宏伟的广场,仿佛在向世人展示她昔日的辉煌。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杰拉什剧场,这座半圆形的露天剧场,虽已历经几千,依然保存完好,在此每年都会举办一届杰拉什音乐节。来到场内,只见当地的民间艺人打着手鼓,和着欢快的乐声,引得四海游人不分肤色,纷纷聚拢起来,跳起舞蹈,呈现出喜悦热闹的场景。
戴维告诉我们说:曾经不可一世的古罗马帝国,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使地中海成了它的内海。杰拉什作为古罗马帝国的重镇,是最大的罗马行省城市之一,当年罗马军队就是从这里出发,向西征服了叙利亚。如今我们看到入口处的哈德良凯旋门、山顶的宙斯神庙、景区内的月神阿耳忒弥斯神庙、古希腊竞技场、椭圆形广场、列柱大街等遗址,都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杰拉什是继意大利庞贝古城之后最大规模的罗马帝国古城遗迹,因此被誉为“罗马之外的罗马”、“中东的庞贝古城”。
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杰拉什,回到了安曼。休息一个晚上后又从安曼出发,沿高速公路行车280公里,一路南下,便到达了约旦南部摩西谷中的佩特拉。
佩特拉是两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纳巴泰人的首都。他们将佩特拉古城建在撒哈拉山脉的中心,连接了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在公元一世纪前后,通过药材和香料交易,开始繁华起来。走进古城,一条狭长的通道引领前行,导游告诉我们,这是由于山体的分裂形成了长1.2公里的西克峡谷,峡谷内保存了许多佩特拉古城的文物。走出西克峡谷,便来到了佩特拉古城最宏伟的建筑——卡兹尼神殿,神殿约建于公元前一世纪,高40米,雕刻精美,装饰细腻。卡兹尼神殿是整个古城的中心,但只是古城游程的前三分之一,接下来的岩石凿出的剧场、山顶祭台、皇家陵墓、水神殿、教堂、廊柱街、大神殿、修道院等,则让人在“玫瑰色的世界里”,看得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佩特拉古城之所以被称为“玫瑰城”,是因为古城中大部分雕凿的建筑物上,岩石的底色都呈现出了一种姹紫嫣红的美丽斑纹。正因为有了这种色彩的映衬,古城管理部门别出心裁,精心打造出了一台“佩特拉之夜”的灯光秀,每当夜晚,从古城入口到卡兹尼神殿,瞬间点亮了1800盏牛皮纸灯笼,游人身临其境,映入眼帘的是一场震憾人心、绚丽多彩的视觉盛宴。游览整个古城,最起码要花二天才可能走完,时间关系,我们只能选最重要的部分进行参观。
如果说佩特拉的走马观花让人意犹未尽的话,那么瓦迪伦的沙漠之行则更令人嗨得欣喜若狂。从佩特拉行车两小时,到达瓦迪伦,瓦迪伦翻译成中文就是“月亮谷”,这是约旦最大最壮美的沙漠。进入沙漠,要乘越野车进入,整个沙漠呈红色,因为色彩接近火星,《拯救火星》的纪录片就是在这儿拍摄,沙漠边缘还有一些草,进入腹地,任何植物都没有。与国内沙漠不同的是,这里不光是沙漠,周边还林立着几十米高的红色岩石山,属雅丹地貌,山体基本呈垂直。
瓦迪伦沙漠是约旦人最引以为豪的自然景观,他们开创了很多玩法:你可以租个车,备上指南针,带上食品,学学彭加木,在沙漠里盲行几天。也可以在通体透明的胶囊酒店里住上一晚,躺在床上可以数星星。再坐个热气球,或进行沙漠冲浪,或展开徒手攀岩。这一切都仿佛生活在火星上,与世隔绝,感受着人间不曾有过的特殊体验。
死海是约旦最大的旅游亮点,中学的地理书讲到,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低于海平面154米。由于我们去的时候,正值阿拉伯国家首脑在开峰会,所以改到以色列一边的死海,没能在约旦死海漂浮。好友周无江,早我先去约旦,他向我讲述了死海漂浮的感受:死海水的碱性高于普通海水的十多倍,海的边上到处是结块的盐石,走在上面,砾脚的很。当海水没过大腿时,被海水推动的身体,站立不稳,顺水一躺,瞬间巨大的浮力把身体托出了水面,稳稳地浮在海面上,仰望天空,伴着微微的海风便漂漂荡荡了起来。
转了一圈,发现与约旦接壤的都是战乱国家,她北临叙利亚,东接伊拉克,西靠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怪不得出发前很多人问我“那里安不安全”?实际上处于中东火药桶核心的约旦,虽然自然条件贫瘠,沙漠占国土面积的80%,也没有石油,却因奉行保境安民的和平政策,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平静安稳。尽管周边纷扰,风景这里独好。约旦之行,让我心潮澎湃,回味无穷。死海不死,约旦再约。约旦,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