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一把扇子
![]() |
![]() |
![]() |
给自己一把扇子
■ 记者 王 珏
天刚亮不久,地上就像着了火,知了没有停歇地叫,然后声嘶力竭地落下,路上的人匆匆地走,没有来处,没有方向,在蒸腾的热气中一切都显得缥缈。
在这种天气,从朋友处觅得一把折扇,甚是欢喜。“凉友”(扇子又称“凉友”)又同“良友”,让这炎热的天气清凉不少。
扇子在记忆里总是美好的。
小时候,没有空调,夏天的热就变得很实在。这种热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却让生活本身发出丝丝凉意。这种凉意是让人心身愉悦的,就像扇子一下一下地拂去弥漫的热气。
那时的夜晚很黑,夜幕降临时,在一声声虫鸣中,星星缀满了天空。这时,炊烟已经散去,大人们在屋前铺上水,再把门板卸下来,斜支在门槛上,或者把屋里的竹架子搬出来,架在门口。关于竹架子,那时候听大人说,和竹席一样,可是越用越值钱的。“十几年的竹席,那可是个宝,”外婆说:“十几年的时间,上面就有包浆了,竹子就变成玛瑙一样的颜色,这样的竹席人睡在上面都不贴肉,还睡不热呢。”小孩们听着,就想,家里要是有十几年的竹席或竹架子该多好啊,那可是宝呢。又想,玛瑙是什么颜色呢,和自家的竹架子有什么不一样呢?想着,就愈加爱惜自家的竹架子了,十几年后可是宝呢。
想归想,也不耽误玩的,孩子们围着嬉闹,累了,就往架子上一躺,听大人们家长里短地扯。大人们手里都拿着一把大扇子。农村里的大扇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棕芯做的,每年夏天,邻居们就到棕榈树上割下嫩黄的刚刚长出的扇形折叠的叶片,然后浸泡在干净的溪水中一段时间,又以太阳晒干,浸晒多次后,将这棕榈叶编织成带柄的心形的扇子,制成的扇子,扇子手柄处用一些白藤纠缠,不软不硬,洁白干净,成了一柄棕榈叶扇子。还有一种扇子是用麦杆芯做的,先是将麦杆芯做成不足一寸的平整的草编带子,做好了然后用棉线剪接处缝纫起来,编成一把圆形的草编扇子。然后再拿一条竹片夹住,就是一柄麦杆扇子了。爱漂亮的老太太,还在草编中心部位缝上漂亮的刺绣,可好看了。
扇子扇风也扇蚊子,看见孩子玩累了,就给孩子扇着,一下一下地,像星星眨着眼,又像小时候的摇篮,没多一会,孩子便睡着了。在晨光中醒来的时候,就已经在自己的床上了。
那时候,如果夏天没有扇子该怎么过啊。如今,却是难得看见有人用扇子了。有一次,夜里出门散步,看见一个老太太拿着一把大蒲扇追着孙子跑,一边嘴里念着慢点、慢点,一边挥着蒲扇给孙子扇着风赶着蚊子,一下把我的思绪拉回了小时候的夜晚,那扇子一下一下地也扇到了我的心里,夏夜又开始美好起来。
其实,对于扇子,我一直是欢喜的。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你时常可以看见它的身影。
关于扇子,有许多故事,许多人,许多种不同的生活。
在临摹古画时,画中的士大夫们神定气闲,静坐着对弈或品茶,旁边是几个年方及笄的小丫鬟,打着长柄的薄如蝉翼的扇子;又有历代深闺中的女子,摇着轻罗小扇,扑花中蝴蝶、捉月下流萤;又或在茶楼酒肆,风流才子将折扇潇洒一挥,谈诗论酒,或将折扇一合,打躬作揖,扇,是风流年少不可缺的行头。
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扇子还是爱情的象征。汉班婕妤作《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东晋时的桃叶,对不计名位,深情爱恋她的书法家王献之,写下《团扇歌》:“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再有一个秦淮河边的李香君,她的斑斑血迹在侯方域相赠的扇子上染就朵朵桃花。一把扇子诉尽悲欢。
我最喜欢的还是折扇,除了小巧、方便,还因为它在时光的历练中融入了中国文人的审美和处世哲学。
玩折扇的,多是文人。折扇上有图画题字,颇可玩味,且收合自如,携带方便,出入可以藏在袖中,故有“怀袖雅物”之称。
文人的扇子是儒雅风流,气节风骨。折扇的舒收自如,在于有扇骨支撑转换,扇骨多为竹制,这就让文人士大夫们思绪泉涌了,扇子冬藏夏出,顺应时令,谓之“气”;扇骨由竹制,竹子高节挺拔,谓之“节”;扇子轻摇,风动凉生,谓之“风”,扇子有架支撑,谓之“骨”。
是否真的“气节风骨”是一说,但也表达了一种良好的愿景。
喜欢折扇源于竹子。也许是因为小时候,关于那个竹架子的期待吧。但是文人喜欢竹子却是由来已久的。因竹有“节”,不畏严寒风雨,宁折不弯,虚怀若谷。而且文人们盘玩竹制品后发现这个东西居然能够产生玉质般的质感与莹润。文人尚玉,自古就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因为文人认为玉有君子的品德,温、润、凝、结,没想到竹子也行!自然文人便对竹制品更加爱不释手了。想来,与我对竹架子的期待也相去不远。
竹子用作折扇,讲究可就多了。前几日,从朋友处觅得的折扇便是由湘妃竹制成。所谓“湘妃竹”,虽然有着美丽的传说,其实是竹子在表层的一种病变。或许是和东方美学中的“病态美”相关,竹折扇中,往往斑竹会更加珍贵。
作为文玩折扇,还有很多专业术语。比如,95是指折扇的长度为9.5寸,十寸为一尺,当然也有其他尺寸的折扇。18方,或者叫18档,是指包含大骨(大边)和小骨(心子)共18根竹子组成。水滴头指的是折扇的头型,常见的还有和尚头、马牙头、古方头、挑灯古方头、燕尾头等等。总之,能称之为“玩”的,总是有很多“玩”的门道。
入了“门”,才有“道”。在折扇的一开一合之间,在扇面的装饰和留白之间,在扇子的形制之间,便多了许多的思考。
听着窗外的知了声,打开手里的折扇,思绪却飘到了儿时的夜晚,那把大大的蒲扇扇去了年幼时的不安和躁动。时光远去,而我们握在手中的,是我们选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