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深度

旅游发展,向同质化现象说不

  旅游发展,向同质化现象说不

  ■ 翁阳光

  每当结束一段旅程,满怀疲倦的游客说得最多的,不是景区的风光如何,景区的人文怎样,而是常常发出这样的抱怨:“相见不如怀念”。

  在我国,随着大旅游概念不断深入人心,旅游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各省市纷纷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将旅游视为头等大事来抓,在个别地区,旅游业甚至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之中,各地盲目进行旅游开发,追求赚快钱,导致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于游客而言,日程安排千篇一律,人文风景如出一辙,体验项目毫无新意,乃至于连一些景区的旅游项目、旅游文创产品都神肖酷似,丝毫不能吸引游客的目光,反而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使其身心俱疲。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成为了现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是人们提高生活品质、增添生活乐趣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旅游的性质和游客的需求也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旅游逐渐走向以休闲体验为主的深度游,而不再是以往那种“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走马观花式游览。因此,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项目,往往能让游客眼前一亮,在获得良好旅游体验的同时,也能通过口碑营销,成为景区免费的宣传窗口。而同质化、统一化的旅游项目,不仅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还会给景区的形象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更有甚者,还可能给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致命”伤害。

  近年来,由于景区开发的盲目跟风,一味追求快钱效应,导致风格相似、功能单一的景点在一些区县扎堆出现。随着景区同质化现象的不断恶化,为了招揽游客,这些景区往往会通过大幅降价的手段来争夺市场,从而造成恶性竞争,威胁着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打造景区特色,避免同质化、统一化的旅游项目,成为越来越多旅游从业者急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首先,因地制宜,进行旅游开发建设

  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自然,不能脱离当地实际,背离发展规律,一味追求“高大上”或“新奇洋”。要通过挖掘旅游潜能,深度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充分研究当地的文化历史、自然地理、人文特色等因素,把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旅游资源挖掘出来,培育成最具区域特色的旅游精品,并以此确定旅游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比较优势,走差异化路线,推动旅游产业链的形成,释放旅游发展活力。

  其次,多管齐下,增加旅游附加值

  旅游开发要结合当地民俗、生态等特色,在吃、行、游、购、娱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开发,形成一条完整系统的产业链。要避免圈山为景,围湖造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开发模式,深度挖掘历史文化,不要只停留在表面门票价格的竞争,力图让游客欣赏风景的同时,又能与文化进行心灵的碰撞。这样既能突出自己的特点,又能丰富旅游项目、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旅游地收入。

  最后,防患未然,建立健全评审机制

  相关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旅游项目评审机制,对旅游、娱乐的内容和市场竞争优劣势进行深度分析。对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项目,同质化规划的部分要审慎核准,避免景区的同质化。

  业内人士表示,在制定旅游开发与发展策略时,应事先做好科学、缜密的市场分析和定位,准确地把握“顾客需要什么样的旅游”。在此基础上,再来满足顾客差异化的需求,用心开发旅游产品。只有充分抓住游客追求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体验的需求,挖掘自身特色、充分彰显个性、注重旅游体验,从旅游产业规划、产业链条开发、旅游文化拓展等方面进行深层挖掘,才可能既突出自身特点,又彰显旅游内涵,走出同质化的旅游发展怪圈。


江南游报 深度 00004 旅游发展,向同质化现象说不 2017-07-27 江南游报2017-07-2700004;江南游报2017-07-2700007;江南游报2017-07-2700008;江南游报2017-07-2700011;江南游报2017-07-2700006;江南游报2017-07-2700012 2 2017年07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