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追星招数多
■ 俞剑明
李白年轻时放弃了传统的科举求仕之路,不当官自然无权无势,更谈不上什么名气了。但他不甘寂寞,为了扬名,就要通过社会关系来取得接近朝廷的机会,于是走上了“追星”这条捷径。他追的大多是社会名流和地方长官,为了能交到这些朋友,用了不少招数。
招数一:主动出击。
当年他在四川时,有一次苏颋路过,此人是益州大都督长史,又是一个文豪。李白竟然在半路上把他拦下,并投上自己的作品。作为老前辈,免不了对这个毛孩子说几句勉励的话,但话一出口,就成了李白的资本。逢人便宣扬苏颋苏大人夸我的文采如何好。
他不止一次做过这样的事情。比如,唐代的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李白一知道他的行踪,便马上追去,居然也追着了。
第二招:抛头露面。
一般著名人士与当地绅士经常会聚会。李白总是千方百计混迹其中。有一次,他在襄阳参加一个酒会,是当地一个长官叫韩朝宗、人称韩荆州召集的。宴会刚开始,还没等人发话,李白便第一个站起身来,高举酒杯,向韩荆州敬酒。
韩荆州一看,这小子怎么这样没大没小的,敢抢先向我敬酒,于是很生气。但李白喝完杯中酒后,紧接着说了一句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话音刚落,立马引来满堂喝彩,韩荆州于是不但不生气,反而笑逐颜开了。
李白给人戴高帽,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因为韩荆州确实推荐过不少人才,所以李白对他抱有希望。不过,后来韩荆州并没给李白帮过什么忙,倒是沾了李白的光。因为李白太有名了,人们才会认识历史上有个韩荆州。而且从此留下了一个写信时固定的用语——“识荆”,用现在的话说:“很荣幸认识你。”
第三招:写信自荐。
李白时不时给名士官员写自荐信。古人把朋友的来信看得很重,编文集时是一定会收入的。
书信往来可以一展才华,在李白的集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给地方长官写的信,确实非常出色。比如《上安州裴长史书》,写得极为感人:“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敢剖心析胆,论举身之事,以明其心。”自荐书开头说,我告诉你的都是肺腑之言,接着他就说自己才华怎么样,他自己是怎么努力的,别人对他是如何评价的。他拿准了别人的心态,希望地方长官能够惜才,怜才,推荐他这个没什么社会关系但能力很强的人。
在安陆,李白还有一个朋友,就是孟少府。少府是个官职,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篇文章,表面上看是为人代言,实际上是借寿山的口吻,来表白和宣传自我,也可看作自荐信。他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李白的每一封自荐信都能打动那个看信的人。那些看信的人,也确实都为他尽过力,只是因为机遇不好,没帮上什么大忙。后来,李白自己成了大明星,追他的粉丝越来越多,他就不再向明星们写那么多自荐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