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文明旅游

文章导航

曼妙如歌莱茵河

  礼行天下·名家谈

  108

  曼妙如歌莱茵河

  ■ 李烈钧

  地球上每一条大河,都有独特的传奇。无数江河流淌不息,滋润着万物,孕育了人类文明。莱茵河,欧洲文明重要源头,临河的石墩,粗大的铁环,是岁月的遗存。有人说,莱茵河塑造了德意志和法兰西两个伟大民族;法国文豪雨果则诗情画意:“我最爱的河流是莱茵河,她映照整个欧洲的历史。”

  晚风轻拂,莱茵河畔小餐馆,民歌欢快,酒香飘逸。快乐的老人和着台上的歌声,在餐桌旁手拉手歌唱。他们微笑致意,邀请我们加入他们娱乐的行列。这是吕德斯海姆,莱茵河谷美丽的小镇,平缓的山丘,层层叠叠的红色屋顶。窄巷、老宅、石子路,古老的屋门雕刻着玫瑰。一切都小巧精致,唯有葡萄园广袤无际。此乃流域特色。

  欧洲第三大河莱茵河,仅次于伏尔加河与多瑙河,全长1320公里,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流经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荷兰,在鹿特丹注入北海。莱茵河与多瑙河、塞纳河、易北河等河流运河相通,构成南北航运大动脉,覆盖西欧重要工商业地区。

  莱茵河2/3贯穿德国,有867公里。德国人称莱茵河为父亲河,称摩泽尔河为母亲河,两河交汇,孕育了德国。因此,三角洲命名为“德意志角”。“德意志”一词,源于历史上大公国时的“德意志庄园”,意寓德国历史与浪漫主义精神。莱茵河缓缓流过西欧平原,从战争与和平交织的历史尘烟中穿越而来。它隐忍坚毅,奔涌激越,承载着德意志民族的梦想与血泪、光荣与耻辱。

  泛舟莱茵河,河面清波荡漾,温婉如玉。这是一路历览先贤智慧的航程。从莱茵河流经的国家,就能掂出它的分量。两岸,人文荟萃,说不尽的轻灵与厚重,历史与童话,人文与自然;凝重绚丽的奥地利音乐、德国哲学、法国绘画、文学、时装……两个世纪前,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人和思想家们,为莱茵河的魅力倾倒,抒写了无数华章诗篇,遂有“200年莱茵浪漫”之说。

  走进河畔的城市,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令人肃然。他们闻名遐迩:康德、黑格尔、尼采、叔本华、马克思、恩格斯、海德格尔……还有诗人和作家歌德、席勒、海涅、霍夫曼;古典音乐爱好者,会看到舒曼墓地、贝多芬故居、瓦格纳剧院……

  欧洲各民族珍惜自己的文化特性。航行莱茵河上,高山、雪峰、草场、森林、景点迤逦两岸,更有千年遗址古迹,足以感悟莱茵河流域民族文化的积淀。优美景观,曾吸引19世纪英国画家、印象派先锋特耐尔,他带着素描本,从科隆一路画到美因茨。著名作家、诗人和政论家海涅,更使莱茵河的罗雷莱美女传奇家喻户晓。他的诗句“不知缘何我竟如此悲伤,古老传说始终萦绕心上”,成为多部歌剧的主题歌词。

  公元前4世纪,居住这里的凯尔特人语言中,莱茵,是清澈明亮的意思。现在,20多国航船往返不息,莱茵河依然清澈明亮。莱茵河的运输是静静的,听不到一声汽笛,也几乎听不到马达轰鸣。明净、安详、浪漫之河,与蓝天白云,与两岸绿树繁花如茵草坪,以及玲珑民居巍然古堡苍翠山岭,如曼妙如歌的山水长卷画图,徐徐舒展。

  然而,人们未必知晓,美丽的莱茵河曾遭遇非战争的摧残。上世纪50年代起,德国大规模战后重建。由于缺乏环保意识,高速发展工业,使莱茵河流域遭受劫难。大量污染物排入河中,水质急剧恶化,周边生态遭受灭顶之灾。苯酚刺鼻,弥漫肆虐,到20世纪70年代,莱茵河竟然被称为“欧洲下水道”、“欧洲厕所”。

  德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多方协调,长期艰苦治理,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走了半个世纪。莱茵河劫后余生,焕发生机,重现曼妙如歌。欧洲多古堡,美因兹和科隆之间的莱茵河两岸,60多个凋敝破败的古堡高踞峭壁,也受益得到修葺。

  莱茵河的变迁向人类警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利益,滥用科学技术向大自然疯狂掠夺和索取,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和自然资源几近枯竭,必将受到大自然疯狂报复。它成为多少地球人心头永远的痛。

  美好的大自然,需要尊重,需要保护,需要敬畏之心。


江南游报 文明旅游 00008 曼妙如歌莱茵河 2017-08-10 江南游报2017-08-1000002;江南游报2017-08-1000003;江南游报2017-08-1000004;江南游报2017-08-1000005;江南游报2017-08-1000006 2 2017年08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