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海外

如何在旅行之后,
不与长辈“断绝关系”……

  和刚刚和几个长辈结束1个月的美西自由行时,在回程的飞机上我曾下决定:和他们不再—起旅行了。其实在去年意大利旅行和前年前往马尔代夫旅行后,我都有过“再也不能和长辈出门了”的信誓旦旦,但不知为何一次又一次地破功。既然到最后都成了空话,这次回来后,我痛定思痛反省及思考了和长辈出门旅行(此处主要指异国他乡长途自由行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和大家探讨分享一下。

  如何在旅行之后,

  不与长辈“断绝关系”……

  ■ 刘 青

  安全第一,真的永远第一!

  试想一下,当你有天来到了一个语言不通的城市,听不懂也看不明白,你也会感到惊慌失措吧。所以,在旅途过程中,长辈无时无刻的焦虑与不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其实在出发前我已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准备了一个极其详细的攻略(详细到每个景点的入口点的GPS位置数据),心想“照章办事”总不会有问题吧?但还是每天要被问100遍,我们今天去哪里?我们怎么去?

  我觉得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在于长辈自身,他/她必须对你的能力有足够的信任(当然,我知道这个看缘分了)。但你还可以做的是,在每天早上出发前,简略地向长辈报备一下当天旅行的行程。包括游玩的景点、路途上所需花费的时间,一天行程大概会在几点结束等等。并且在景点的行进过程中不断重复,以营造出一种对这件事尽在掌握的和谐气氛。

  当然啦,最好还能对旅途上的景点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在抵达观景点的时候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介绍。毕竟长辈们签到打卡拍照发朋友圈“炫耀”的时候,也得配上文字呀!

  热汤、热水、中国菜

  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美西行我会吃美式中餐吃到想吐。别想着什么体验一下当地风土人情,吃吃当地的特色菜,一顿两顿还行,要是顿顿都海外风味长辈绝对得疯。

  这一路上听得最多的就是,还是中国胃啊,还是吃中餐最舒服啊……虽然有点扫兴,其实是很扫兴,但也没办法,他们真的不爱吃怎么办。

  热水就更不用说了,在海外一说要杯水,往往上来的都是冒着气儿的冰水,此时你可以明显看到长辈脸上面露难色。此处感谢前行的中国人,他们向欧美国家带去了我国的餐饮文化,遇上好几家餐厅在识别出我们是中国人后,主动询问是要hot water(热水)还是iced water(冰水),感恩。

  温馨提示,出国旅行,尤其是欧美国家,自带一个电热水壶总归是没错的。不仅早上可以喝杯温水平复心情,实在吃不惯当地菜的时候还可以烧水泡方便面,真乃居家旅行必备良品啊。

  Airbnb和星级酒店

  Airbnb现在是挺流行的,但是长辈吃这套吗?我看未必!当然一次两次的体验还行,但如果是长时间的住宿还是选择酒店比较靠谱。

  Aribnb的优势在于新鲜,尝试过后长辈们多了一个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与时俱进的谈资。硬伤是用Airbnb长辈体会不到被服务的感觉。有一天我们劳累旅途回到家,看到出门前没有铺好的床,昨天晚上扔在垃圾桶里的食品包装都还原封不动待在原地。住酒店就不一样,不仅房间有人整理、各类洗漱用品一应俱全,还有热情的服务员向你问好,还是这套深得长辈的心。

  另外,如果住宿的酒店有早饭提供,强烈建议把早饭一起也定了吧!这样每天至少可以减少1/3因为讨论吃什么而产生矛盾的风险,如果一不小心吃晚了连午饭吃什么都不用再讨论了,简直物超所值有没有!

  把账单藏起来

  一到美国,各位长辈就开启了数学神童模式,一路都在做美元价格与人民币价格的快速换算。无论我们吃了什么或买了什么第一反应都是“这个多少钱啊?”在我看来是十几美刀吃一顿饭,在他们眼里变成了“吃一个盒饭要100多块?”物价观的冲突让彼此对旅行舒适程度的最低标准有了不同的见解。

  另外一个朋友,自己周游世界的间隙带了爹妈在樱花季去了一趟日本。虽然走前一直说不要去乱花钱,一路也还算太平。直到被老妈看到了京都日式民宿的账单,完全失去理智!东西也不吃了,景点也不要逛了,干什么都像割肉一般。

  你知道我最怕听到什么吗?“这个我不要吃”、“这个我不要买”。因为我不知道是真的不要,还是因为潜意识里不想浪费钱而舍弃。所以后来我干脆把账单藏起来,大家不知道我也就没烦恼。再说了,反正都已经在人家的地盘上了,根本没有退路了好么。

  不要敏感,心眼宜大

  出国旅行前绝壁应该给自己先充值10000点耐心值。还是一句老话,当你选择了带长辈出门旅行,就等于你选择了修行。这一路上你可能会遇见很多问题,小到厕所在哪里,大到不能预估的大小事故,而这些都只有靠我辈来承担与解决。不懂异国语言的长辈在遇见自己搞不明白,或者说是和中国惯例不同的情形时,他们身上的不安和焦躁会放大N倍后反射到我们的身上。那种迫切希望解决问题、得到答案的心情简直可以逼死人。但这又能怎么办呢?事总要一件件解决,如果连自己都失去了耐心和智商,那才是真的可怕。

  相信我,神经大条一点绝对可以解决旅途中99%的矛盾。旅行中最怕什么,最怕你付出了努力、时间、金钱,安排了一路的行程,但却遭受同行人一路的挑毛病。其实和长辈旅行,这是很常见的结局。也许是因为成长环境的关系,他们习惯以一个负面的态度来看待问题。“这个东西肯定不好吃”、“肯定走错路了”,如果每一句都放在心上,我可能早就蹲在美西公路边哭了好嘛。好好修炼“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的绝技,想想你是为了什么选择带长辈出门旅行(当然是希望他们开心),这样理智就成为战胜情感的上风。

  总想着用我的生活方式来同化长辈们,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用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过生活就好,在普遍情况下,喜欢的才是对的。

  旅行的愉快程度与心态有关,遇见突发情况,你可以觉得这是一种体验,也可以认为是失去了控制,不过心态是一生经历的产物,是很难被改变的。以后还会不会再带长辈出行,理智上是拒绝的,但情感上还是很有可能,毕竟带着自己最亲近的人看最好的风景,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


江南游报 海外 00019 如何在旅行之后,
不与长辈“断绝关系”……
2017-08-17 江南游报2017-08-1700004;江南游报2017-08-1700007;江南游报2017-08-1700001;江南游报2017-08-1700008;江南游报2017-08-1700009;江南游报2017-08-1700013;江南游报2017-08-1700012 2 2017年08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