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名人养生

百岁文怀沙的养生之道:苦中作乐的“心灵辩术”

  文怀沙,1910年生于北京,祖籍湖南。

  说起德高望重的文老,人们似乎很难用一句话来描述他在学界的身份。有人说,他是国学大师、楚辞专家,因为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与郭沫若等人一起进行屈原诗歌的研究,并出版了著名的《屈原集》。也有人说他是书法家,他的字体独树一帜,广受好评,备受青睐。殊不知中医也是他的一专,早年他曾在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授。

  一般来说,人到了70来岁,手脸皮肤上就会出现褐色的老年斑,可在文怀沙身上,却完全看不到。这位107岁的国学大师银髯飘胸,目光炯炯,红光满面,一副仙风道骨的长者风貌。

  委心任运 调养气血

  文老何以能这样越活越年轻呢?这与他幽默豁达的性格和坦荡的生活态度是分不开的。他的秘诀是:老年人要以平和心境来帮助自己调整血液循环。文老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动时,借用道家的“委心任运”加以概括。即听任心灵自由驰骋,不为名缰利索、荣辱得失所左右。可谓忙而不计利,勇犹忘险。

  虽一生坎坷多难,衔冤负重,但他却也活得轻松洒脱,不仅善于苦中求乐,且有一种更高明的心理转化法,或称“心灵辩术”。“休烦恼,抱乐观”,“戒忧虑,毋怒躁”。一生遭到不少苦难和艰辛的他从不悲观,而是以苦为乐,笑口常开。每当碰到不快之事,他采取的方法或是置之脑后,不去管它;或是找小孩玩,寻找童趣;或是照照镜子,反省反省。从中可见他的乐观精神。1970年,他在山西狱中肝疼剧烈,头上直冒冷汗,经狱医确诊为肝癌,他却不时高兴得大笑,人们都怀疑他经神错乱了。其实,他是悟出了一个道理:痛苦是生命不可省略的一种表现形式。文怀沙认为,见到快乐或让人意外的事时,心脏的搏动就会有变化,整个生理程序都会受影响。所以懂得养生的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他常吟两句诗:生平只有双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文老不仅外貌显得年轻,心理也始终保持着年轻状态,热爱一切美好的东西。句子里的“美人”意为美文、美人、美食,这些,皆是他对健康的动力。他觉得,老年人最大的痛苦是老想昨天,总觉得现在不如过去,切记不要把“当年”这两个字当成包袱,而应该想想明天该做什么,这是其乐无穷的。文老只想着美好的东西,人生赏美是一大乐事,老先生坦言这是老年人保持心灵年轻的秘方。

  修身养性 善念“三气”

  文老对“正清和”三字有精辟见解。老先生认为,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其在贯通斯三气也。“正”是孔子修养过程第一要素,问心无愧,不做自己后悔的事,精神健康叫正。第二个要素叫修身。身心健康加起来是两个字:自爱。“清”,清洁、清静。清静无为,就是不要掉到个人名利场上,超凡脱俗一点。“和”,和谐、和善。释迦是佛家,推崇的是一个和字,其实儒家道家也讲和。所谓活无长住,这就是和。在痛苦中感受到幸福,在幸福中感受到痛苦,一切都会过去,这也是和。和是一种修养的高度,和是一种生活的绚烂,和也是一种艺术的境界。

  崇尚“正清和”就是把生命的过程活得更正一点,更清一点,更和一点,更自在一点。老先生认为,“正清和”三字是修心养身的最好方法。和就是和善,与人为善,包括语善、视善、行善。就是要成人之美,成人之善。善待他人,善待周围,最后受益的还是自己,也就是善有善报。

  勤于书写 精通体育

  文老如此豁达健康,问其养生之道,文老说:“万变不离其宗,锻炼是健康的重要保证。”文老说:“书法能长寿”。书法也同文体活动一样,适度进行,有利健康。他从8岁临池习字,百余年乐此不疲。他书写时,指、腕、臂、膀和全身协调配合,将全身之力运于笔端,全神贯注,静心养性,如同打太极拳一样,既能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又可娱乐身心,寄托精神。

  年轻时的文老酷爱体育锻炼,他参加过旧中国的第五届运动会,获得跳高比赛第五名,成绩是1.74米,正好跳过自己的身高。按今天的标准,当时的文怀沙可以混进国家田径队,起码也算是运动健将了。在监狱接受改造的那些年,身体状况极差的“狡猾的”文老找到了特殊的锻炼方法——扫街和打扫厕所。拿着笤帚从东到西,由南至北,扫得认真仔细,扫得通身大汗,不但活动了身体,还因表现好受到了“表扬”,少受了些皮肉之苦。如今文老还经常散步。他认为,老年人锻炼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过量,否则,不仅达不到锻炼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真正成了“垂死挣扎”了。他说过:“人是动物,要天天活动,天天学习和做事,动物就要动,不动便成废物。”他年轻时就喜欢体育活动,打球练拳,无不在行。在公路上练长跑,他一直坚持到60余岁。从70岁起,他开始步行锻炼,开始每天几百步,以后日行五千步。每天缓行两千步,直到微微冒汗止步。现在的他依然坚持在堂屋内围绕八仙桌进行走步运动,一圈又一圈,始终坚持不懈。

  心胸豁达 起居有律

  打倒“四人帮”后,文老从狱中出来,无家可归,只好暂借两间房栖身。在这个新家里,既没有他昔日身为教授治学的藏书,又无豪华陈设。在屏风隔开兼作卧室和书房的小屋墙上,挂着“斯是陋室”四个毛笔字,颇具雅趣。从中不难体会他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情怀!他说:“人死后不要搞遗体告别,再隆重本人也不知道了。我希望我一旦生命垂危,能召唤朋友来到身边,亲聆褒贬之声,这样的告别仪式岂不有意义得多。”一次,电台编辑播放文老吟咏的诗词之前,怀着沉重、怀念、敬佩的心情告诉听众,这是著名吟咏大师文怀沙先生的遗作……文老在上海的亲戚听到后,慌忙跑到电台去询问,当即打电话到北京,而文老听说后,快乐的彻夜未眠,他说这种“死”的体验太美好了,并连夜给电台的编辑写信,没有丝毫责怪,真诚地感谢他们让他活着听到了身后的赞誉。

  饮食上文老吃得适量、节制且从不偏食,一天三顿倒是必喝汤,清晨淡汤一碗以舒筋暖体活血。他不饮浓茶爱淡茶,对于用药进补也颇有讲究:“有病则用,用则细心;无病则去,勿信滋补。”“要早起,慎寒暑”。文老每天早晨六点半起床,饭后练字、会客、散步;午后休息两个时辰,接着看报、练字、写诗;晚上九点就寝。可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文老健康长寿的基础。

  百岁文怀沙的养生之道:苦中作乐的“心灵辩术”


江南游报 名人养生 00015 百岁文怀沙的养生之道:苦中作乐的“心灵辩术” 2017-08-17 江南游报2017-08-1700003;江南游报2017-08-1700008;江南游报2017-08-1700002;江南游报2017-08-1700012;江南游报2017-08-1700007;江南游报2017-08-1700009 2 2017年08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