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入境游不能“内外兼修”?
在向来深耕出境游业务的凯撒旅游宣布专注入境市场以来,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与创业公司纷纷转战入境游市场,寻求机遇;还有一个个明显递增的市场份额以及逐渐恢复的行业关注度.....似乎,原本那个被“打入冷宫”的入境游市场有了逐渐回暖的态势。那么,入境游的现状究竟如何?这个一度让中国旅游操碎了心的“成长的烦恼”,是否真的已经走出“叛逆期”了呢?
谁说入境游不能“内外兼修”?
导游名片:
今天受访的旅游人,不仅是一位地道的老杭州,更是一位深谙中国入境市场的资深行业专家。他是陈烨,毕业于老杭大旅游管理专业。相比毕业之初选择入境接待之时的心境,如今的他,更愿意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从'旅游专业'到'旅游业',从'做旅游'到'看旅游',我用了20年的时间。”入境接待,是陈烨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用心经营的工作。与其说这是一份坚守,倒不如看作是一个未曾改变的初心。“有人说20年太长,可我不觉得,这20多年给予我的,是之后那一整段人生的丰满和厚度。”初心无价,这该是对自己的人生,一个最靠谱的诠释!
态度决定厚度
“很多老外对中国是一无所知的,他们对于长江、孔子等极具代表的中国文化元素是完全没有概念的。”正如陈烨所言,许多外国游客到中国之前,对于中国的了解几乎为零。“这个局面的养成,不单单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这个让人无奈的局面也一度让我们感到困惑。”杭州瑞泰旅行社是陈烨坚守旅游的一个“阵地”。他跟他的同事们,见证了中国入境市场的整个演变历程。“面对困境就学着正视它!这就好像寻求商机一样!等,是没有用的。只有正视现实才能找到下滑原因,找到止滑回升之路。”但凡提到入境游,我总能从这位资深旅游人的脸上读到什么......是的,这是一份难以掩饰的笃定,是一个由心的人生态度。
深度决定宽度
从儒雅的东方人,变成了“暴发户”和“大款”;从马可波罗眼中的美丽土地,到充斥着橙色预警的雾霾天......老外们眼里的中国形象,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可爱”了。
“在团队观光游衰落的今天,我们不妨以入境自由行游客为主,以中国的老外群体为辅,来开展工作。”陈烨觉得,除了在签证、退税、通关等政策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外,入境游的产品、服务,都应基于入境游客的特点和需求。“现在看来,在中国的外国游客,一部分确实是来自国外的'驴友',还有绝大一部分,是本就工作生活在中国的老外及他们的家属。对于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和二次推广,这是一个学问。”
旅游产品有无吸引力,推广平台的到达率有无精准度,这些都是决定顾客买不买账的直接因素。
“对于老外们来说,旅行更像是一次探险。他们不喜欢做一个跟在导游身后的'乖乖'游客,其实他们更喜欢一种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旅行方式。那些单方意愿灌输的“教科书”,和同质化的风光,会让他们觉得乏味甚至不知所云。”紧跟在导游身后看着同质化的风景,听着填鸭式的导游词,别说是老外,这样的旅游模式,换谁都会觉得枯燥乏味了吧?
力度决定温度
多元化的入境游产品,新渠道的宣传推广平台,是发展全域旅游在入境游市场的重要体现。
“其实,在海外的华侨群体,就能很好的起到宣传祖国大好河山从而助推入境游市场的作用。这绝对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外宣团队'!”确实,生活在国外的国人,分明就是我们在入境游客源国的一个个“宣传专员”。“当下,我们亟需摸索出一款适合自己国情的新方法。”陈烨觉得,在自由行盛行的今天,一些新型的推广渠道和平台,对于入境游市场的促进作用也不可轻视。“为什么不试着去深入研究如何利用共享经济平台的衍生宣传渠道,提升我国入境游推广的效果呢?”
“当然,多元化的入境游产品才是根本。拿时下比较火的全域旅游来作为思想指导,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多元化打造满足入境游客需求的产品,鼓励更多的服务者加入其中。”诚然,在把握入境游产品的实践效果,在能否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打造好产品,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异的过程。入境游市场,也确实亟需不同程度的集中式的产品与服务供给形式,用陈烨的话说就是“快速,高效以响应需求!(贾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