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奕“病退”前后
司马奕“病退”前后
◎ 俞剑明
“大丈夫不能流放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此“名言”出自东晋权臣桓温之口。他早有代晋自立的意图,但人算不如天算,计划屡屡落空。桓温明白,“不建不世之勋,不足以镇惬民望。”于是,他除了行伊尹、霍光之举(即废旧帝立新帝),已经“无以立大威权,镇压四海”。当然,要废掉皇帝总得有个站得住脚的理由,而晋帝司马奕自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即位以来,一直是褚太后听政,且司马奕一直礼敬恒温,谨慎守道,无甚过错。桓温便“以床底之事诬之”,说司马奕早就有阳痿的毛病,与相龙、计好、朱灵宝三名内宠搞同性恋,还称司马奕妃嫔田氏和孟氏所生的三个儿子,其实都是内宠的骨血,现司马奕欲“建储立皇,倾移皇基”。同时,派人把这些话传播到民间,一时朝野议论纷纷,“莫能审其虚实”。
太和六年(公元371年)十一月,桓温统率大军抵达京都建康,派人把已经以皇太后名义拟好的诏书送呈褚太后,太后无奈,被迫签字赞同废立之举。于是,桓温集百官于朝堂,宣示太后的废立诏令。废司马奕为东海王,由会稽王司马昱继承皇统,是为简文帝。桓温还派散骑侍郎刘亨进宫收缴了国玺,逼司马奕即刻离宫。司马奕“步下西堂,乘犊车出神武门。群臣拜辞,莫不歔欷”。桓温命令部下带领数百兵士押送司马奕回到原东海王府。过了一年再降其为海西县公。
司马奕就这样主动地“配合”桓温,老老实实地因阳痿而“病退”了。咸安二年(公元372年)年底,有人突然来到他的住地,称有太后密诏,奉迎他起事还宫复位,但司马奕不为所动,坦然地说:“我得罪于此,幸蒙朝廷宽宥,怎敢妄动。假如太后有诏使我复位,应有宫使前来,怎么只有你一人无凭无证来此,定是你们想作乱。”于是,来人匆忙而去。这以后,司马奕更是“深虑横祸,乃杜塞聪明,无思无虑”,整日饮酒作乐。如有宫人生下他的孩子,随即派人将孩子淹死,以证明自己是真正的阳痿。由此,司马奕又活了十五年,直到病死,总算善终。
无论古今中外,男人最忌讳别人说自己是性无能——哪怕自己的确无能。但司马奕竟然乖乖地承认自己阳痿,没有作任何抗辩。事实上,他在被废黜之前生有三个儿子,被废黜之后又有若干孩子出生。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假如司马奕听罢废立诏令,当场声明退位可以,但我没有阳痿,或者当东海王或海西县公时,对外宣称自己性功能根本没问题,或者宫人生下他的血脉后,高兴地抚育之。试想,如此一来,他除了人头落地,还会有其他的可能吗?
在封建专治政体下,一个大人物突然患上什么病,并不需要本人身体上出什么“故障”,一切由权力主宰者说了算,说你“患”什么病你就得“患”什么病,既不能争辩,更不能否定。哪怕你“雄风”万丈,一旦指定你“患”有阳痿,那你就必须“患”有阳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