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明旅游

是什么让我们重新定义“幸福”?

  导游说

  【前言:他们,是身处中国旅游市场最前沿的“发声人”;他们,是中国旅游放开、骤增和畸变的“亲历者”;他们身处颠簸起伏的行业大潮,身负“旅游业灵魂”的使命,为的,便是那个怀揣至今的“最初的梦想”……#导游说#说的,是他们的内心独白;道的,是中国导游四十余年的职业特写。本期,让我们翻开杭州金牌导游叶伟军的“日记本”,让这位资深导游为你重新解读“幸福”。】

  ◎ 叶伟军

  是什么让我们重新定义“幸福”?

  1999年,我从家乡宁波来到杭州开始做导游;直到2007年,开始慢慢涉及出境领队工作;2010年,接手公司的导游管理与培训工作,一直到2015年,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我,终于决定离开呆了17年的公司,选择创业。蓦然回首,人生最美好的那一段青春年华,我用了十七个年头来品读。如今回味,除了感慨时光飞逝,再多的,便是这一份职业带给我的几多回忆。

  关键词:“黄金十年”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行,同时也拉开了新中国的旅游事业。当时国家百废待兴,百姓尚无“旅游”这一概念。因此,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就成为了国家增加外汇收入、解决国民劳动力的重要举措。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出现了“陪同翻译”一词。它的前身是“外事接待人员”,也就是今天的“导游人员”(简称“导游”)。“陪同翻译”“外事接待人员”“导游人员”,它们对应的身份分别是:国家机构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仍为国家干部)、社会普通职业者。

  陪同翻译,灿烂了整个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导游职业发展中最为辉煌的“黄金十年”。作为陪同翻译,他们原本就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和骄子,他们基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都能懂得至少一门外语。而他们毕业后进入的三大社——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青年旅行社,更是掌握着当年几乎整个旅游市场的三大标志性国企。在大多数人还在为解决温饱而拼搏的时候,“有见识、有地位、有收入、有保障”的他们出入着常人所不易进出的场合、接触着常人接触不到的人物。

  关键词:“国考”

  进入90年代,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各地的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最终也导致了导游人员的严重匮乏。在国内旅游发展的早期阶段,没有导游的旅游是不可想象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1989年开始,经过一年试点后,国家在全国实行了“导游资格证考试”,为人才奇缺的旅游市场培养大量国内游导游。导游资格证考试是那些年名副其实的一大“国考”。

  导游队伍不断扩大,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就难免良莠不齐。这主要是:相比“陪同翻译”所接受的高等教育,只需有高中学历即可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的门槛相对较低;之后出现的“临时导游证”,意味着有一部分人可以不经过资格证考试便可从事导游工作。这更不用说那些出现在各大热门景区边上的“野导”(无证导游)了。

  关键词:“低价”

  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90年代,市场形态基本上是顾客有求于旅行社。但到了新千年之后,游客最初的旅游消费刚需已然得到了释放。当各大旅行社还在日趋饱和的旅游市场中拼着抄底价相互厮杀得不可开交之时,厌倦了跟团游的人们纷纷选择自主出游的方式。

  传统旅行社眼睁睁地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流失,只能是饮鸩止渴,用不合理的低价以吸引客群。可不得不承认,低价对于国民的“杀伤力”还是存在的。旅行社一味压低价格招揽客人,人们总会怀着侥幸心理,揣着“占到了便宜”的欣喜,一次次地选择低价团,而身为既要谋生又要完成旅行社指标的导游们,他们能做的唯有绞尽脑汁让游客消费。正是如此的纠葛之下,“强制购物”、“外加行程点”,一度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最终我们发现,导游这份职业似乎没有了当初的那份尊严。

  关键词:“新旅游时代”

  如今我们能看到,人们的消费日趋理性,维权意识不断加强,购物欲望逐年降低,更主要的是,“互联网时代”来临了!OTA迅速抢占市场后,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平台,有透明的服务分层体系和公开化的服务信息,从行业发展角度而言,这能让真正优秀的导游们脱颖而出,得到更高的收入和尊重。事实上,目前已经有很大一批的明星导游已在互联网脱颖而出广受追捧,很多客人甚至已是“看人报团”。

  在这个全新的旅游时代,我们有了全新的旅行体验,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这才是新旅游时代给予导游们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江南游报 文明旅游 00007 是什么让我们重新定义“幸福”? 2018-01-11 江南游报2018-01-1100012;江南游报2018-01-1100013;江南游报2018-01-1100015;江南游报2018-01-1100014;江南游报2018-01-1100016 2 2018年01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