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岁!
世纪老人雷洁琼的
“无药养生”
![]() |
![]() |
![]() |
雷洁琼,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雷老”,在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中,她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她不仅为中国的民主事业而奋斗,也为教育工作孜孜不倦地耕耘。要知道,雷老还是9月10日“教师节”的推手之一。2011年1月9日17时38分,雷洁琼以106岁高龄辞世,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有怎样的养生之道能让她如此长寿呢?
106岁!
世纪老人雷洁琼的
“无药养生”
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雷老总是精神矍铄,情绪饱满,步履轻快,走路不要人搀扶。她无论主持会议,还是发表讲话,总是谈笑风生,思维敏捷,幽默风趣,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早年重视体育锻炼
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百岁时,雷洁琼被授予“最佳健康老人”,还曾被授予“华夏女寿星”“幸福老人特别奖”等。年过百岁的她仍能保持清晰的思维、旺盛的精力,这让许多人感到吃惊,可她却笑着说:“这都是青年时期锻炼的结果。”雷洁琼还曾说过:“我现在身体的底子,主要还是年轻时打下的。”可见年轻时期重视体育锻炼,为其长寿打下了基础。
小时候由于家里孩子多,母亲奶水不足,导致雷洁琼幼年时期身体并不怎么好,还经常生病。由于这个原因,她在广州女子师范学校上学时就特别注意锻炼身体,喜欢球类运动,经常参加学校举行的篮球、排球比赛,还学会了骑自行车,这样一来体质大为增强。由于小时候尝到了锻炼的甜头,后来一直重视锻炼身体。
1924年,19岁的雷洁琼远渡重洋,在加州大学选修化工、斯坦福大学选修远东问题,后又到南加州大学攻读社会学。1931年,获得了南加州大学的社会学硕士学位。到美国留学期间,雷老还学会了游泳、骑马和打网球。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雷洁琼又到江西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和妇女运动,同样练就了一副好身板。
生活规律与科学饮食
生活规律与科学饮食,是雷洁琼健康长寿的一大要诀。雷洁琼一生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她遵循“黎明即起”的古训,每天早上五时左右起床,洗漱之后看些文件或报刊。白天,她要参加各种会议、社会活动、会见外宾等等,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午间,一般只是稍微闭目养神,很少午睡。晚上通常在看完电视新闻后即休息。退休后,雷洁琼仍保持多年养成的生活规律,每天早晨五点醒来,但并不立即起床,而是靠在枕上阅读文件、报刊,白天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中午适当休息,晚上九点钟入睡。
饮食方面,她的食谱很广泛,从不挑食或偏食,更无特殊要求或讲究,炊事员做什么,她就吃什么;但是很注意定时、定量,口味再好的东西也绝不多吃。雷老的饮食很清淡,饮食习惯也是几十年一贯制,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即使逢年过节也不多进食,且从不饮酒。
“不锻炼”却能巧用工作健身
作为我国社会学界的老前辈,雷洁琼的公务和社会活动繁忙,没有条件像有些老人那样去打拳、练功,但她也有自己独特的锻炼方式——把外出视察当作运动的好机会。有记者曾采访她采用什么锻炼方式时,雷老笑着说:“我现在很少做身体锻炼,毕竟年纪大了,有一点活动,也是运动量很轻微的那种。”其实她常利用外出视察的机会锻炼,无论到车间还是到田野,她都坚持步行,时间多在一个小时左右。她外出工作、视察,深入车间,走访农村,都是步行。
此外,思考问题也被雷老当作锻炼身体的一种好方法。她说:“我不懂医学,但是我相信,经常工作,经常想问题,也是锻炼。只要脑子不出毛病,其他‘零件’的机能也都可以保持得很好。”美国肯塔基大学老年研究中心的伍斯顿教授在调查明尼苏达州一个修道院的修女时发现,那里的修女平均年龄达70多岁,其中具有大学学位,或者担任教师、长期从事心智活动的修女更加长寿。由此可见,平时多看一点书、学习并保持脑力功能旺盛,是享受人生乐趣的最好良方。
当时有人问她吃不吃补品、补药时,雷老说:“我现在只是根据医生的建议补充点维生素,基本不服药,更别说补药了。”雷洁琼几十年来,不进补、不服药、不住院、不手术,显示了健康长寿老人的特征。坚持“无药养生”,成效显著。
雷老勤奋工作的态度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这对她长寿也起到一定作用。雷老在紧张工作之余,仍挤出一定时间从事学术研究。她对社会学和法学等领域的很多问题都有过深入的研究,并且奋力写作,笔耕不辍。她做过多年的大学教授,写作对她既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