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烈钧
打孩子,后果很严重
当导游不容易:身体要棒,口才要好,处事要敏捷,知识面要宽——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加拿大之行,中间一段的华裔导游小高,上述要素俱全。大巴长途漫漫,他的“脱口秀”,让游客听得津津有味。
“秀”的内容,“风土”是主菜,“人情”是调味品。小高讲他怎样当爸爸,要而言之,“在加拿大,打孩子是非常严重的事”。因为,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被教育如何保护自己;上的第一课,就是怎样打“911”报警。小高从不打孩子,也被儿子报了三次警。
那一回,小高在书房,电话铃响,警察局说:“有人报警,不许挂掉 ,让我们听到动静。”家里只有父子二人,问儿子,小屁孩说:“我觉得没意思,瞎拨的。”嗨,淘气,这事儿整的。
不一会儿,警车来了,警察进门,两男一女。他们和接线员通了话,才把电话挂掉。然后,父子分开到两个房间,给孩子一颗糖,安抚印证口供。孩子确认爸爸没打他,拨“911”,是因为“没人跟我玩儿。”警察教育:“以后记住,不要乱打电话啊。”结案,走人。
小孩撒谎,未成年,心智未成熟,可以原谅。爸爸是成年人,如果打了孩子,勘察痕迹,后果就严重了:会当即把小孩带走,寄养到社工之家,时间起码半年;父母和孩子见面,需在公共场合,距离50米开外。半年多时间,对双方分别进行心理辅导,情绪梳理。
此类趣话,中国电影《刮痧》拍摄成生动故事:爷爷去国外看孙子,孙子有不适,爷爷给他刮痧“调理”。背部血道子通红,被幼儿园发现了,大为紧张,立即报案。爷爷使劲解释中医学说和民间疗法,老外警察一窍不通,难以理喻,文化差异,笑料迭出。
加拿大的教育理念,不能压抑孩子天性。小高的儿子上小学,课业负担很轻,基本上是玩,每天书包里一大堆吃的东西。初中开始加码,到上大学,进去容易毕业难,最苦最累最费劲。教授提纲挈领,开列书单,每次十五六本书,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数据、例证、推论……你自己从书上找。不必死记硬背,但必须学会阅读、检索、分析、判断,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掌握科学和准确的知识。
儿子初中时写作文,对老师给的20个题目都不感兴趣。问老师,隔壁邻居一个大哥哥,吸毒犯罪,家庭矛盾,警方拘捕,可不可以写。这可是大学研究生的论文题材,老师支持,可以。小高夫妻俩也支持。于是,从课余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入手,不知天高地厚的儿子,开始了庞杂浩繁的巨大工程。
什么是大麻?植物学,科目、分类、禀性;种植生长,环境、气候、土壤;药用成分,解析、研制、临床;吸毒成瘾,原因、危害、治疗;犯罪入刑,条律、执法、程序……涉及药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犯罪学,询问老师,请教医生,走访警察局,拜访当事人父母,咨询自家父母。如此这般,写下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每一个论述,都有确凿数据、资料、出处、依据。
一个学期下来,文章大功告成。小高拿着话筒,清晰详尽地叙述儿子杰作的始末。他没有说老师如何高度评价,没有说这篇作文使孩子学会了动手能力的自信,但是,欣慰满溢,绘声绘色,分明充满了喜悦。慈爱和期望,天下父母是一样的。
加拿大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发烧友。每到节假日,或登山,或野营,或摄影……帐篷、运动鞋、冲锋衣、防腐剂、防狼花椒水喷雾器、防熊开刃的匕首等等,全副武装。最拉风炫酷的是哈雷车队,车型高大威猛,价值十几二十几万加元;一身头盔紧身衣长靴,酷毙了。车手多帅哥,也有美女,扎着马尾辫儿。每人一辆哈雷摩托,轰轰烈烈,呼啸而来,绝尘而去,飙的是地广人稀而磅礴大气。
小高现在当导游,和他大学学的专业毫不沾边,却干得风生水起。一家三口,住180㎡房子,不算地下室,实际套内使用面积。游客要求增加游览项目:参观他的私宅。于是,他让司机“路过”门前,让大家看了一眼。他说,之所以不请大家进去喝杯咖啡,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正在装修露台,全部自己施工,杂乱有碍观瞻。
人到中年,他很羡慕年轻人生活的奔放多彩、纵横捭阖。服务区休憩,他会舒展拳脚,表演漂亮的飞跃腿击。当年,他踢过足球,玩过散打和跆拳道,一帮哥们儿志同道合。不知是需要,还是炫耀,讲解山山水水时,他会掏衣兜,展示喷雾剂等等防身用品。
我们称赞小高,勤勉敬业,知识面宽,解说精准,服务周全,有亲和力;他灿然一笑:我的最大优点,是从小到大,没有打过孩子。
礼行天下·名家谈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