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诗画浙江

李泌——
从神童到宰相,其实他想当神仙

  长歌行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气志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作者:李泌(722-789),字长源。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中期著名道家学者、政治家、谋臣,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

  李泌——

  从神童到宰相,其实他想当神仙

  ◎ 萧  秀

  西湖水,杭州城

  提起杭州,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紧接着把西湖续上去。由于历史的传承和旅游的品牌,这对CP现在几乎是家喻户晓,放眼其它地方似乎很少有把水域的名字与城市结合得这么紧密的(除非这城市本身就是这个水域的名字,比如——美国的盐湖城)。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杭州历史上的一任父母官,在历史记载里就是他第一次有计划有系统地把西湖的水引入杭州城,解决了杭州城内老百姓吃水难的民生问题。当然这位好干部的功绩还不止这些,论学问——从小就是神童,当过皇上的老师;论官职——当过丞相,还是自己很不情愿,皇上死乞白赖求他的;论功业——安史之乱、藩镇兵变、漕运税收……唐朝中期的国家大事都有他出谋划策的身影。对了,他还有个最大的爱好——修仙,没事就喜欢往大山里面钻,找找奇人逸士,研读下《周易》《老子》,朝廷有事就出来帮忙,一旦局势安定或者有官场倾轧立马走人,直到下次再有事找他,整个儿一个玄幻小说主角的光辉形象。

  说回引西湖水入杭州城的话题。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至兴元元年(784年)。李泌调任杭州刺史,杭州城那时候刚刚从海湾淤塞成陆地没多久,加上钱塘江大潮动不动就海水倒灌,居住在杭州城里的百姓基本上打井出来的都是咸水,不得已出城去,从西湖里打水喝(虽然经地质考证,西湖原来也是海湾,但接收了周边溪泉的补给,这时候已经基本是淡水了)。每天来来回回的十分麻烦。李泌经过充分调研,决定用政府的力量搞一个民生饮水大工程,他在杭城西北人口稠密之地开凿了相国井(今解放路和浣纱路交界)、西井(今延安路南口)、金牛井(在西井西北)、方井(俗称四眼井,在金牛井西北)、白龟井(在今龙翔桥之西)、小方井(俗称六眼井,今小车桥附近)等六口大井,引西湖水入井。其实他这个井类似于一个引水渠加蓄水池,在西湖的一侧挖出入水口,再经过一定的净化处理,有的还设有水闸,可随时启闭,再通过管道把西湖水引入那六口井。一个唐朝版的自来水工程就这样开始造福百姓,杭州西湖由此就成了老百姓饮用水的水库。

  这项工程可以说泽被无数居民,后来大家太喜欢这几口井了,开始给这里加戏,蓄水井成了许愿井,尤其是赴京赶考的举子,纷纷来这里许愿参拜,然后抛洒银钱铜板,这种风俗甚至沿袭到了建国以后。当然了,原来的六口井到了明清之际也逐渐荒废,辛亥革命杭州光复后,人们在井亭桥畔相国井(井上有亭,井旁之桥称为井亭桥,横跨于清湖河<今浣纱路>之上,民国时一度称迎紫桥)原址用红砖砌了一个大井栏,留下了相国井的标记,使后人记住李泌的功绩。1987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在原址修建了相国井,用白色大理石井圈护栏,并在旁边立石碑记其事,并将相国井定为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又在湖滨三公园景区,建立李泌引西湖之水入口处引水装置和六井标志,以纪念为杭城百姓做出巨大贡献的唐代刺史李泌。


江南游报 诗画浙江 00002 李泌——
从神童到宰相,其实他想当神仙
2018-04-05 江南游报2018-04-0500013;江南游报2018-04-0500007;江南游报2018-04-0500008;江南游报2018-04-0500009;江南游报2018-04-0500010;江南游报2018-04-0500011;江南游报2018-04-0500012;江南游报2018-04-0500014 2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