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媒体聚焦洞头
“海上花园”华丽蜕变提升旅游经济
全国媒体聚焦洞头
“海上花园”华丽蜕变提升旅游经济
今年是洞头全面深化“海上花园”建设十五周年,5月6日至8日,全国3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齐聚百岛洞头,聚焦“海上花园”,关注乡村振兴的海岛样板。十五年来,洞头已实现历史性跨越,完成陆岛相连、撤县设区,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海岛县(区)前列,一个生机勃勃的“海上花园”跃然于东海之上。如今的洞头区“城在海中、村在花中、岛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好图景已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
驾车穿过灵霓海堤,驶向洞头海岛乡村的深处,迎接客人的是一个呼之欲出的“海上花园”:元觉街道花岗村,饱经风霜的石头房,已变身为精品民宿、风格酒吧,让人仿佛置身于欧洲滨海小镇。沿着木栈道攀爬至北岙街道的凸垄底自然村,可见绿树环绕的山谷里,十几栋石头老屋修葺一新,构成古朴与现代交融的生活画卷……
花岗村:荒芜古渔村成为温州版“鼓浪屿”
在前往洞头的途中, 经过花岗大桥后,就可以看到一幢幢黄灰白为主色调的房子坐落于山坡上,这就是名声大噪的网红村——洞头区元觉街道花岗村。不少游客被它的文艺范又小清新的村庄环境吸引而来,更有人称为温州版“鼓浪屿”。
两年前,花岗还是一座荒芜的小村庄,水泥铺就的小路,不少“虎皮房”因为成为危房而被荒废,村子里大概70%—80%的村民外出打工,在家的男人主要以近海捕捞为生,四五十的女人无业在家,照顾孩子。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海岛小村变成网红村,这一切变化要从2016年说起。
这一年,温州启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花岗村签订开发协议,9月开始对花岗进行房屋包装修缮,在最大程度保护海岛古村落原生态面貌的基础上,开发了民宿项目与相关配套设施。民宿企业向村集体缴纳管理费。企业通过盘活现有的古渔村资源,打造了一个集渔村观光、民宿体验、亲子互动、养生休闲、户外拓展、特产消费于一体的文创旅游休闲综合体,既保留了部分原住民的生活常态,又使整个村庄散发出新的人文魅力。
花岗的民宿以数字命名,目前完成签约的民宿有20幢,正式对外营业的有4幢,这其中就有被央视《交换空间》栏目相中前来取景的1号民宿。
下尾村:后进村蜕变成“花样美村”
北岙街道下尾村位于三盘岛的东面,三面环海,环境清幽,还可以观赏洞头第一缕霞光。但是以前的下尾村村居环境品质不高、整村房屋建筑风格两极分化严重,房前屋后脏乱差现象成为下尾村的痛点。为此,下尾村从立面改造、绿化美化、景观提升、美丽庭院、文化创意五个方面入手,对全村进行改造。如今,村里的小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栽满花草树木,很多村民的住宅变身民宿。
下尾村村支书朱元标告诉记者,自去年以来,下尾村投入380多万,深入推进村庄综合环境提升工作。先后完成了23幢民房立面改造和公厕修复及“三线”治理,建成村庄内部环线慢行步道、篮球场、寿康乐园、太极广场等一批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设施,新增22户美丽庭院、12处景观和8700多平方米的公共绿地。
漫步在下尾村,明亮多彩的房屋,生机盎然的庭院,充满了金色与欣喜的味道。在外经商多年的村民,有感于家乡的变化,纷纷选择返乡投资。老党员金定荣就是村中最早做民宿的返乡温商,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抱团发展民宿经济,用多年经商的经验,为下尾村下一个辉煌期努力付出着。
一边是温州开元度假村,一边是区重点项目中玺“月琴湾”,加上无敌海景与最佳日出观测点,下尾村正在用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姿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标杆。
凸垄底:生态海洋村绘出海岛游“新亮点”
通过环岛公路,沿着东头南部海岸线,采风记者团来到了洞头西南角凸垄底;随后沿着建在山坡上的九曲木桥向山里走,是一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之景:一片天然形成的碧绿平静的湖面;一幢幢“虎皮房”靠山而建,鳞次栉比;房屋一旁还有一片绿油油的农家田野。
凸垄底海洋村庄改造项目是以洞头岛西片山脉自然景观为基础,以自然村内保存完整的、特色鲜明的古村落石屋为依托,发挥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地理优势,结合现代精品民宿经营的全新理念,为洞头海岛游又绘一处新亮点。
2015年,土生土长的凸垄底人叶建新在杭州从事了多年建筑设计工作,他最先自掏腰包拿出130万投入凸垄底海洋特色村庄改造项目,之后四位投资人加入众筹合作开发。凸垄底整村改造是通过租金与分红的方式将村民闲置农宅统一收租,并建设安置房,妥善安排村内少量原住老人的住所与生活。对于有投资意向的村民出让一定比例的股权,让他们参与了解整个项目的过程。
2018年1月,凸垄底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凸垄底沿海森林康养基地正式揭牌。凸垄底正渐渐变成亲山净海的“山海”生态村庄。
洞头依托花园村庄建设作为海上花园建设的突破口,三年计划投入22亿元建设70个花园村庄。2017年首批沿风景区、沿海岸线、沿产业带的17个村已完成花园村庄建设。在美丽乡村、花园村庄等新兴旅游点的推动下,洞头旅游经济快速提升。截至2017年8月底,洞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79.1万人次,同比增加17.92%;全社会旅游收入43.63亿元,同比增加18.23%。
(驻浙南闽北记者 林妙静 孙新尖、吴爱珠/摄 )
社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 国内统一刊号:CN33-0056 邮发代号:31-42 广告登记证:浙工商广发B-002号 少数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印刷:杭州盛元印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