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在这一小段的编织中,回看几百年西溪的历史,那是人文和自然交错的交响曲。
几千年来,一旦夏秋雨季,天目余脉山水浩荡,顺坡而下,“三十六里”浩荡一片。相较于冬春少雨,河渚湿地,多少分明了一点。东汉灵帝熹平元年(172),余杭县令陈公浑疏浚开掘南湖的上、下两湖,“以蓄淫潦(雨水)”,中间有“横塘”阻挡,以“斗门”控制泄洪。这一工程实施后,下湖之东逐渐有了农地,后来所称的“古荡”,也有了水田。
唐代以前,杭州西北皆为水域,源于留下小和山的西溪是其中最美的风景。西溪流经状元峰、灵峰山、将军山、秦亭山,绕古荡,经由松木场北折,汇入余杭塘河,沿山十八里。自古荡以西,并称西溪。沿西溪的区域到了宋代已经成为钱塘四镇之一,称为留下镇。西溪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接踵,芦汀沙溆遍布其间,景致极为清幽,有着“古荡西溪天下闻”的美誉。
相传宋室南渡时,高宗赵构觅得凤凰山作皇宫,又眷念西溪的丰厚,遂有“西溪且留下”的佳话。其时,西溪大致为钱塘县西北部、与余杭县接壤的区块。由于辇道的构筑,西溪范围不断扩大,且日益繁华。明代,西溪泛指古荡至留下的宽阔地域。其南为西湖北山之阴,东起今武林门及莫干山路以西之东、西马塍、白荡海、古荡,西至留下一线十八里山峰北麓;其北大体至余杭塘河的水网平原。据明释大善《西溪百咏》所提及地名,除今留下、古荡、蒋村、五常外,还涉及闲林、龙坞等乡镇(街道)。然主要景观分布在留下、蒋村一带。
清时,西溪东起松木场,“留溪界方十里。外则西至余杭,南带江而薄司阳;內则北距仁和,东错于湖阴者。起天竺属之桃源岭,实本县之锋辱、测钽露、兑定北、定南、上下扇等图也。其山自龙门、黄梅而来,为穆坞,尽于秦亭。其水自分金、澹竹二岭,而为镇河。左转古荡,右出闲林”(清吴本泰《西溪梵隐志·纪胜》)。康熙《钱塘县志》将今良渚一带的大雄山、荀山及龙潭等也列入西溪范围。此后,由于战乱和其他人类活动、及城市扩张,西溪日渐萎缩。
而今,西溪以其湿地性质而彰显,主要指西湖区蒋村街道与余杭区五常街道间的10余平方公里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余杭区闲林镇和睦一带9.3平方公里水乡亦在其中。
这样一拨算,“以前”养猪的埋汰日子,就只能算一段小插曲了。
因为家住在西溪之畔,所以对西溪自然有着不一样的亲近感。记得有位作家曾经这样形容,“西溪湿地似一束淡泊清亮的晨光,为旅游者铺展了一个弥漫着原始的神秘和宁静、散发着亮丽而清透的世外桃源……”对这种看法,我是非常赞同的,即使并非旅游者,常常踱步在其间,还是对这样的美充满着向往。
这里,环境清幽,水道纵横,鱼塘栉比,诸岛棋布。岸边,极具江南格调的粉墙黛瓦的古老别墅和散落在绿树丛中的简朴的民居四合院,以及横陈在水道上方的一座座透露着历史沧桑感的石桥,给你讲述着一个个久远的故事。
前段时间,在某一大型国宝类节目中,有人把洛神赋图和西溪联系在了一起,说西溪之美如同洛神赋中美景,由此一说,倒真有了联想。曹植在《洛神赋》中的名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闭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娇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凡是美之事,多是有互通之处的,不论是人之美还是景之美,多能让人心生愉悦,情生依恋。
都说江南的美在于水,西溪湿地更是如此,水是西溪湿地的灵魂与精髓。不到4平方公里的面积内,竟有六条河流在这里纵横交错,源源不断的水流,既保证了西溪湿地水质的清澈鲜活,又营造出了一种“一曲溪流一曲烟,满堤柳色半江春”的曼妙。
我是极喜欢在西溪坐船的。船行其中,一会儿是开阔的水面,三三两两的野鸭悠闲地嬉戏在水皮之上,各色蜻蜓扇动着轻巧的翅膀,忽而弯起尾巴快速地点一下水面,忽而又相互追逐着,飞向岸边长满了蒲草的植物丛中;一会儿是绿树夹道的狭窄水巷,水巷两边高大的树木枝连枝、叶搭叶,竟将水道上方的天空遮了个严严实实。在这样的水道内穿行,即使是在骄阳似火的炎热夏日里,也会切实感受得到那份湿地内独有的清凉与惬意。只是有一点,在这样的曲折回绕的航道里行驶久了,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不过对于我而言,在这样的空间里,无需方向。
不坐船的时候,就可以徜徉在寿堤、洪氏宗祠,或流连于“泊庵草堂”、“西溪水阁”、“西溪人家”。历史的踪迹与时代的光影在古建筑上相互交替,透露出-种厚重与质感。白墙黛瓦,暗棕厚重的木门,深黄木格窗框,数个葡萄藤架,人散楼已空,连汀旁小亭也一律静默着,渗出了一种原始的韵味和岁月的风情,一些落寞几许苍凉....
西溪一带产生过不少有影响的家族,其中以洪氏家族为代表的西溪家族文化更是杭州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记载,洪氏家族是自宋至明清八百年间以诗礼传家、教子有方、名人辈出、久盛不衰的钱塘望族。“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初夏的西溪,繁花走过,青青杨柳岸。野蔷薇和琼花点缀在绿意中,若有微雨,那就应了宋代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之景了。
春阳下采青漫步,夏至时采菱赏荷,秋风中观柿听芦,冬日里踏雪探梅,看不厌的西溪,四季如画的西溪。
傍晚,立在家里的窗前,窗外就是望不到头的绿意,风吹过,响起沙沙的声音,那是树和水的欢歌,偶有松鼠窜上树梢,惊起几只斑鸠。远处余晖笼罩之下,那便是西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