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诗画浙江

江南古长城:
虽曰清灵,亦有剑气

  江南古长城:

  虽曰清灵,亦有剑气

  ◎ 石 青

  说到江南,总是温婉灵动的,说到长城,却是巍峨刚强的。于是,江南的古长城便有了亦柔亦刚的美。她像披上战甲的女子,清秀却是坚毅的。而江南的女子大抵也是如此。

  江南古长城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晋代时修建,经历唐、宋、元,元朝灭掉南宋时,元帝曾下令拆毁江南所有城墙,但唯独留下了临海城的。因为这城墙沿灵江而筑,假如海水涌入灵江,水就会漫进城,而城墙又如大堤,保护着临海城。

  是怎样的守护,温柔而坚定呢?前些天,驱车前往临海一睹了“江南古长城”的风姿。

  “江南长城”位于原台州府所在地——临海市城区。临海自唐以后一直是台州府治,至1994年,台州撤地建市,市府驻地迁至椒江,临海始为台州代管的县级市。

  从揽胜门广场登城,自东向西游长城。

  广场上有一座石牌坊,上刻“雄镇东南”四字,字体刚健有力,雄浑遒劲,虽为集字,但出自浙籍已故书法大家沙孟海先生之手。石牌坊简洁大方,与山顶上的揽胜门城楼遥遥相望,城墙逶迤而上,远远看去,犹如一条矫健的长龙,直冲云宵,气势恢宏,雄伟壮观。

  从牌坊背后登城,首先要爬一坡梯步,据说共198步,其设计寓意是此段梯步于1998年复原修缮府城墙时新建。梯步特别陡峭险峻,令人望而生畏,故有人也称之为“好汉坡”。刚看见“好汉坡”我便有些腿软,一溜的台阶仿佛登天一般,但是既然来了断没有退缩的道理。

  “江南长城”沿北固山山脊依山就势而修,入口处自山脚直冲山顶,自然陡峭险峻,但建设者也完全可以把梯步修得平坦的。想来,建设者故意把梯步修得陡峭险峻,或许就让游人登城即产生“不到长城非好汉”之叹!

  揽胜门城楼为二层建筑,飞檐翘角,雄壮秀丽。城楼上有一匾额,题有“顾景楼”三个隶书大字。二楼亦悬有一块匾额,题有“湖山一览”,字体清瘦秀美,刚劲有力,乃大师启功手迹。登楼倚窗远眺,渺渺东湖尽收眼底,湖中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熠熠生辉;亭台楼阁,烟柳画桥,相映成趣。四周高楼商铺,车水马龙,但到处绿树成荫。目光稍远移,苍翠如濯、双塔耸立的巾山一览无余。长城亦是长城,景观却是完全不同的,用一种坚定,回望温柔,那是风雨后的岁月静好。

  一湖一山,乃临海城的两张金名片。东湖为人工湖,因位于府城墙以东而得名,北宋年间开挖时始为水军泊船屯兵之所,后经疏浚拓建后辟为园林,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历经雕琢,东湖早成台州园林之首。湖由堤坝隔断,分前、后两湖,湖中多洲渚,洲上多亭台楼阁,构造精巧,争奇斗艳。湖岸绿柳成荫,洲中古木参天,石桥如虹,九曲桥连绵曲折,如歌、如诗、如画。清文人俞樾赞曰:“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

  巾山亦名巾子山,因“两峰耸立,中垂凹谷,形似帢帻”而得名。当地相传西汉道教仙人皇华真人(即华胥子)在此炼丹修仙,得道升天时堕下巾帻而成此山。宋舒岳祥有诗曰:“皇华真人游海东,云行急疾去若风。蜺旌羽节追不及,飘遥双帻堕碧空。”记起一个道长曾说,道家根本便是从属于内心的开心。且不论真切与否,能做到内心的逍遥者,自然是如仙般自在的。就像这山水一般,看得清山水的面貌,才能看得清内心的面貌。

  巾山三面街市,南依灵江,建有千佛塔、大小文峰塔及南山殿塔,另有华胥洞、遗巾处、通幽等胜景,并建有巾山寺、茅庵、三元宫、南山殿、不浪舟、望江楼、文昌阁、逋翁亭等楼台寺观数十处,释、道、儒三教和谐共存。正如孟浩然有诗叹曰:“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两心喜相得,毕竟共谈笑。”

  尤其是始建于宋代、现存于清代的大、小文峰塔,分别耸立于巾山双峰之巅,自古就成了临海的地标。幼有神童之称的清地理学家齐召南,12岁登巾山时留下了“灵江绕郭碧潺潺,双塔高悬宵汉间”的诗句。


江南游报 诗画浙江 00002 江南古长城:
虽曰清灵,亦有剑气
2018-06-07 江南游报2018-06-0700009;江南游报2018-06-0700010;江南游报2018-06-0700011;江南游报2018-06-0700012 2 2018年06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