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舌尖之旅

文章导航

  中国人是最擅长以吃来表达纪念的。所以许多节日都与特定的食物结下不解之缘。譬如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元,端午节吃粽子,甚至最个人化的节日——过生日,也要吃一碗长寿面。中国人是最有口福的民族,中国的烹调举世闻名,也只有中国人才敢于将饮食上升到文化的境界,并因本民族得天独厚的饮食文化而骄傲。随便举个例子:一只小巧的粽子,也能包容丰厚的文化积淀,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糯米食物在小孩子的心目中崇高到什么地位,比如张爱玲的童年宣言就是:“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我小时候有一种叫作“泰国米仁”的雪糕,在当时大流行。蓬松冰糕质地的方块雪糕里,咬得到一粒一粒质地弹牙的血糯米,味道则是微甜和血糯米粥的香与稠。

  粽子必须大肉,但里面的肉不能太肥又不能太柴,解开粽叶最好的状态是瘦肉依然维持正气凛然的块型绝不能烂成一堆,肥肉则已化作丝丝沁入粽子的油脂,只把糯米润得亮晶晶的,就好。吃完也把嘴唇润得亮晶晶的,可以再来一只甜粽。

  传统其实不太会变更,“〇〇后”的第一批高考结束了,他们的梦想简直是驾着筋斗云冲上九霄的,而我们这一代人,乍看与爱玲女士的年代相差甚远,但童年理想反倒是差不多的呢。粽子汤团条头糕,越是粘性大难消化的东西,就越是近乎奢侈品。


江南游报 舌尖之旅 00018 2018-06-14 江南游报2018-06-1400008;江南游报2018-06-1400007 2 2018年06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