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闳中肆外
◎ 俞剑明
明代才华横溢者甚多,如杨慎、解缙、唐寅、徐文长等。但说到明文坛盟主,在诗词、文章、戏剧、史学上皆有建树者,则非王世贞莫属。
王世贞,字元美,自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王世贞世代显赫,祖父王倬是成化年间进士,官居兵部右侍郎;其父王忬是嘉靖年间进士,官居兵部左侍郎。王世贞本人在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及第,先后任刑部主事、郎中、青州兵副使。当时杨继盛因弹劾权奸严嵩被处死,在严氏父子淫威下无人敢收尸,唯王世贞挺身而出,救护杨家后人,严嵩父子为此深恨之。王世贞之父王忬好收藏,偶得《清明上河图》,为严嵩所知,欲索去观赏,王忬便托人画了一幅赝品送去,严嵩得知真相,想置王忬一家于死地。不久,严氏父子构陷王忬滦河失事之罪,欲斩。王世贞与其弟为救父亲,不惜在严府外愿自罚代父咎罪,未果。此行令朝野正义之士瞩目。王世贞为此有感而发创作了戏曲《鸣凤记》,抨击严氏父子专权纳贿、祸国殃民的专制,并塑造了杨继盛的正面形象。后来,王世贞还写了《嘉靖以来首辅传》。
严嵩倒台后,王忬冤案始得平反,但朝政又为张居正把持,王世贞因忤而被罢官。张居正卒,朝廷任命王世贞为兵部右侍郎,后迁兵部尚书。不久,王世贞以疾辞归故里,卒于74岁。
王世贞一生为人正直而博学多知,他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领袖。李攀龙卒,王世贞独主文坛二十余年,当时的士大夫、诗人墨客及山人、僧道皆奔走其门下,可谓盛况空前。王世贞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诗文在高华宏丽中见其曲折多变,其七绝天然去雕饰,尤为出色。王世贞平生所好,唐之白居易、宋之苏东坡,故其文风恬淡,又有扎实的史学根基,其诗词、散文、戏剧、史学、文艺评论乃至收藏鉴赏,皆为当时之翘楚。
王世贞的文学观主要表现在其《艺苑卮言》一书。他力主格调为作品中心,在他40岁之后,又对宋元的诗与明代归有光的散文作了肯定,由此对早年“文从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有所改变。王世贞既是诗人、文学家,又是学者,其史学文字收入《弇山堂别集》,其文学方面内容收入《弇州山人四部稿》。此外,王世贞著有100卷《弇州史料》,汇聚其对朝野秘录及奇事佚闻的记载。将王世贞的著作通读一遍,仿佛是一部明代史汇编,称得上“闳中肆外”四个字。
王世贞的博学,与其一生好书有关。王世贞在“弇山园”中建“小酉馆”,藏书三万卷,其中有《周易》《礼经》《毛诗》《左传》《史记》之类3000册,不少是宋本精椠。他还收藏《烟江叠嶂》等名画,对书画鉴赏亦有独到之处,故后人称王世贞为诗书画史戏剧全才,斯言非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