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不能“说走就走”
![]() |
旅游不能“说走就走”
◎ 翁阳光
安迪·安德鲁斯在《上得天堂,下得地狱》一文中说道:“人的一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是为了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是为了说走就走的旅行。”
古往今来,爱情作为人类最甜美的情感之一,被万千痴男怨女所歌颂。却不知从何时起,“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渐而成为当代都市儿女痴心追寻的梦想。或许是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束缚了我们的脚步,桎梏了我们的灵魂,才令“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奢望,成为憧憬。
然而,作为一个重塑身心的“系统性工程”,旅游真的就可以“说走就走”么?旅游真的就是无拘无束么?
就在泰国政府及国际救援组织还在为如何营救山洞被困少年抓耳挠腮的时候,泰国当地时间7月5日上午9时许,两艘载有133名游客的游船,在明知当时的天气条件已经不能确保出行船只安全返航的情况下,毅然而然地驶离普吉岛查龙码头,载着满心欢喜的游客前往附近的珊瑚岛和皇帝岛,体验一场浮潜运动。
就在游客体验完浮潜的乐趣返航,即将到达普吉岛时,同样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截住了他们的归路。肆虐的狂风卷起滔天巨浪,瞬间吞没了两艘游船,以及游船上兴尽而归的大部分游客。
在多国组成的联合救援队的极力搜救之下, 131人被打捞上岸。这其中,有45名游客,将自己鲜活的生命,交给了另一场“浮潜运动”。
7月9日,泰国政府对外宣称:经过警方调查,这场导致40多名游客死亡的游船倾覆事故,系由于某租船旅行社拒绝听取气象局风暴来临的警告,罔顾133名游客的生死,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出海。
旅游是一个发现自我、改变自我的过程,是一个重塑身心的“系统性工程”。旅游从来不是一时的冲动、一瞬的宣泄,而是一种充分考虑到当地旅游政策、旅游文化、旅游安全环境的,有组织、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其中,旅游安全尤为重要。
在2017年全国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的李金早表示,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旅游业要“突出安全生产这个主题,始终把旅游安全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强化行业监管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防各类重特大涉旅事故发生,确保旅游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切实维护好广大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泰国少年足球队山洞遇险,以及普吉岛游船倾覆,都是因为旅游从业者和旅游者本身,罔顾安全这一旅游生命线,在未充分做好出行评估、出行准备的时候,“说走就走”,贸然涉险,最终酿成旅游事故,甚至搭上性命。
法国著名思想家、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而死神,则往往喜欢在那些不顾安全、漠视生命的人附近徘徊。
真正的旅行,是一种热爱、一种顿悟,一种倾听自己、发现自己的方式。旅游不能“说走就走”,鼓动人们不顾一切,而是教会人们学会三思而后行。
想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就必须存一颗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在敬畏中,感受自然之变幻,感悟生命之大美。
针对游船倾覆事故,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风险提示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上旅游项目受到广大游客欢迎,然而海上旅游安全风险较高,部分游船公司经营管理松懈、一些涉水项目安全设施建设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情况仍然存在,广大游客应高度警惕。
毕竟,对所有人而言,生命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