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取舍之道
旅游业的
取舍之道
◎ 翁阳光
有人说:生命中遭遇的每个状况都是一道选择题。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被置于进退两难之境,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做出一个选择。我们选择了哪条路,便选择了哪种因果,并选择了为这种因果负责。
做人如此,处事亦然。在日益勃发的旅游行业中,主题的把握是一个选择题,项目的决断是一个选择题,经营的实施是一个选择题……有选择必有取舍。有取舍,便有“择善而从”的取舍之道。
项目主题:与景区协同发展
一个旅游景区往往是众多人文遗产、自然风光的无序叠加,是众多主题线索的杂乱集合。景区项目可以选择的主题线索琳琅满目,在旅游规划中如何提炼出既能迎合旅游市场需求,又能体现景区资源特色的主题类型,是旅游景区开发中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旅游景区主题选择取决于景区的地脉、文脉和人脉。一个旅游项目发展主题的选择,首先要确保它与该旅游区在一定的旅游区域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协调一致,要符合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只有当旅游项目与旅游景区在发展上步调一致时,才能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作用。
其次,旅游项目主题必须突出旅游资源特色。特色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源泉。旅游景区主题策划要深入挖掘旅游景区资源特色,尤其针对外地客源市场的旅游景区更要在旅游资源上多做文章,对旅游资源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所具有的特征上,更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抽象人文要素的发掘与整理上,力求从整体上把握资源特色。
再者,能否适应旅游市场需求,也是旅游项目选择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其本身并不是旅游产品。旅游项目主题的选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是由旅游产品的商品性质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决定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的发展前景。这就要求旅游项目主题的选择要进行准确而细化的市场定位,以客源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为导向,去发现、挖掘、评价、筛选和开发旅游资源,提炼旅游景区开发主题,设计、制作和组合旅游产品,推向旅游市场进而引导市场、开拓市场。
项目开发:两弊相衡取其轻
古人云: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旅游项目开发是一种“破而后立”的经济行为,开发的本质,是打破原有旅游资源和旅游生态的秩序,从而建立一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新秩序。旅游项目开发,首先是一个对原生态的旅游资源进行“破坏”的过程。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以及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都是历经成百上千年乃至上亿年的日月积累,而形成的独特、稀有、不可再生资源。旅游项目开发,就是要打破原生态旅游资源长久以来保持的一种平衡状态,让它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这个“破坏”的过程中,尺度的拿捏至关重要。如果“破坏”程度过大,导致原生态旅游资源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将令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大打折扣,违背了市场开发的初衷。只有尽可能在保持原生态旅游资源的资源特色的前提下,通过小修小整,实现大好大美,才是旅游项目开发的根本途径。
经营管理:两利相权取其重
经营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旅游项目,如果经营得当,可以为经营者带来源源不断的效益。而一旦经营不当,采取杀鸡取卵式的经营模式,只会给旅游景区的生态坏境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从而最终导致获利不能。
卡拉岗曼岛的“拒载”行为让我们意识到,适当的旅游“谢客令”,是景区减负的理性选择,是对景区生态的合理保护。通过发布禁游令,可以给当地的动植物一个更好的休养生息环境,为当地生态和谐减少人为破坏的概率,可以说是对自然资源的必要保护。当然,这一“减负”的理性选择,只是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当地需要通过适当取舍,在开发和保护上找到平衡,既不使自然生态降低“含金量”,又能使景区真正发挥旅游价值。
取舍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处事哲学,取与舍,就如水与火、天与地一样,既相互对立,又和谐统一,相辅相成。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只有真正把握了取与舍的机理和尺度,才能获得通往市场之门的路径,才能掌握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