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旅游文学

文章导航

文成福地

  中国知名作家走进文成大型采风活动作品选登

  文成福地

  ◎ 支贤

  合上手头这本旧的《飞鸟集》,合上这段时间的烦恼,我下了飞机。

  一

  在崇山峻岭之间,在我们下榻酒店的草地上,星空诗会一首诗作《天圣吟》:“安福南山,翠竹浴清凉。天山月,洒落,雪满衣裳。音声寂,古道沧桑。星光灿烂,天幕甚幽蓝……”在夜空流淌。

  温州当地吟诵名家把它演绎得如天籁梵音,诗的作者安福寺的住持达照大师微笑着向大家点头,我与大师隔着一排椅子。一种安详在流淌。

  枕着山风,一夜酣眠。

  这一睡是我这一月睡得最香的。

  二

  早上,汽车开动。连绵不断的群山,徐徐展开了自然的画卷:满眼密密重重深浅的绿,间杂跳跃着暗红赭石的色块。黛山环抱,溪水潺潺,水绿画屏,金稻飘香。八山一水一分田,都是如此的相亲相爱,所有的山风清响都是八分的鸟鸣两分的泉声,仿佛是拨动了天地的心弦。

  这里的山很秀气,山壁带着花岗岩的肌理和丰富的颜色层次,有黄山的雄奇。这里的水也很秀气,有九寨沟的清澈。“青山绿水”演绎得淋漓尽致,我的心情也和雅了起来。

  这座诞生了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的千年小城,小巧,秀美。

  北宋《太平寰宇记》称:“天下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万山深处忽辟平畴,高旷绝尘,风景如画,桃源世外无多让焉。”历史上的南田区域就在今天的文成县。

  没想到我无意中真的来到这“天下第六福地”!

  文成县名取自刘基的谥号。车上有作家开玩笑,到了文成,你的文就成了。是的,作为文人,谁不想到这里来沾一沾这位谋略家的才气呢?因为第二天会有安排,所以大家都不急。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刘基故里”之南的百丈漈。随行人员告诉我,因三级瀑布高度合计272米,折合鲁班尺100丈盈2米,故名百丈漈。

  我不大懂鲁班尺。但文成人把瀑布叫“漈”,不以形状命名,不强加于人,数字序之,我觉得很地道很老实。

  位于低处的三漈,水流宽阔,目测漈口宽度应有80多米,犹如镶嵌着晶莹剔透珍珠的长纱白练,横穿在长长的秀谷之中。东迎擎天石塔,南依茫茫林海,岩中有幽洞,鸟语花香不时袭来,居中石滩上巨石散布,瀑流不紧不慢,略显腼腆,幽幽蔚然。

  从下往上走,瀑布的轰鸣声越大,越能感受到升腾的水气。踏着水面的石头走过去,薄薄的雾气缭绕,景如仙境,人如仙人。

  穿过缥缈的仙境,一路往上走,便见宽敞的石坪,透着红色岩面肌理的稳重和踏实,有种岁月的纵深感,当中有龙井。瀑前有深潭,便是龙潭,方圆约五亩,平如镜,绿如碧。潭前有高大方石,相传龙女常从百丈深的龙潭跃出水面,在大方石上梳妆。

  仰视,这二漈比黄果树瀑布略高一点儿。瀑布从山顶的沟壑中倾泄而出,分为两折。上方的水流从突出的岩石上跌落,水流下方的岩廊便成了一个幽深的“水帘洞”;水柱再撞击巨岩,不顾一切地坠落龙潭,訇訇巨响。步道从洞内穿过,湿漉漉的,水气氤氲。下泻的瀑流水珠回旋,水花溅在身上,通体的舒畅。

  廊中观瀑,瀑流如帘,飘飘洒洒,朦朦胧胧,瞬间觉得身心皆空,似乎连时空概念都不存在了,一片和雅清朗。

  水只是水,心只是心;事物只是事物,境界只是境界。这一切都原本清净无染,如如不动,如此而已吗?

  这样想着走着,一过通天岭的陡阶,便到最精华的一漈。

  山从人面起,水从天上来。高207米落差的瀑布,是地上竖立的河!仰望,三面绝壁如削,直插云天,瀑如银河垂地,率真任性,痛快淋漓。

  瀑旁有石亭,位于一漈前方山巅,未到石亭处,已感水花如雨,水声如雷。真是“悬崖峭壁使人惊,百斛长空抛水晶,六月不辞飞霜雪,三冬更有怒雷鸣”。

  在铺天盖地的水气的滋养下,眼慢慢澄明了,心慢慢平和了,烦躁不知何时遁迹,某一瞬间,甚至有一点愉悦的激动。

  回走。再一次穿过“水帘洞”。这次,我放慢了脚步,让水雾扑向我、包裹我,让和雅清朗潜入骨髓。

  回望。心平气和。远处二漈和后方的一漈相叠,形成一个三折大瀑布,瀑流顺势倾泻,气势更为磅礴。眼前的山石,还有那些生长出来的青苔,我喜欢这里绿色的生机。人生如瀑,也需顺其自然,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心安即可。

  三

  百丈漈的西边便是西坑镇天圣山的安福寺。

  下车,且见一组错落有致棕褐色的建筑群,在群山环抱中。

  初见,感到惊喜。

  这种感觉来自哪里?我揣度,可能是来自视野里那种干干净净的独特景观:环境单一,都是巍峨的群山和茂密的绿林,棕褐与碧绿两色相间,漂亮得像构成主义画风的作品。寺院的建筑就是这么奇妙,沉稳大气、落落大方、笑看悲苦一切。只是简单的线条,只是简单的构造,没有过多的渲染和填充,就能感受到建筑传递的人文气息。

  始建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的安福寺,月池后面广场上,左右各置形若心肝的巨石,分别名“洗心池”和“洗肝池”,凡入寺者,都会在此洗手,洗去疾病烦恼。我虔诚地将双手浸入水中,水流清冽,心似清澈。

  大殿里原木色的架构,无比空旷,没有香烛,干净舒服。高高在上的佛祖和四大菩萨,还有五百罗汉各就各位,这里又似有莫高石窟的风格。那一刻,我才真正领悟到信仰高高在上的力量和大殿建筑的深意。看到佛祖那一缕安详的微笑,心灵深处便能得到一丝慰藉。

  人生在世,谁不是“向悲而乐、向死而生”?“悲”虽然沉重,却也可见心灵的厚重,情怀的博大。是的,心安即是福!懂得取舍,沉淀杂念,这是人生永远的禅修。

  我沿着回廊返回鼓楼旁的门房处,门房已经上锁,一位居士让我稍等,负责开门的和尚很快折了回来,我终于为父母结缘了达照大师的《心经直讲》一书。快步赶上大伙,大家正在大师的陪同下,参观大殿后摆放着的一棵树化玉,10米长20吨重的镇寺之宝。

  在方丈楼里,一众名作家与达照大师聊佛经,聊诗歌。文学与佛学自古有缘,眼前情景与明清时期多么的相似呀:安福寺本为佛教朝拜之圣地,曲径通幽,水清石明,高士名流亦喜聚于此,吟咏题赋,融融泄泄。

  步出寺院,天色黑透;我如释重负,心已澄明如镜。

  在门口处,我选择在银杏树下的椅子上静坐了一会儿。

  回望,傍晚的群山更是黛绿暗灰,柔柔地围拢着这一组的建筑。汽车越走越远,爬上了另一山顶,这组建筑更小了,变成山坳中的一点。

  安详、宁静 、坦然。

  文成福地。它的山水何止养眼,更能养心。

  作家简介:

  支贤,女,笔名知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作家协会秘书长、湛江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华夏诗报》《诗刊》《星星诗刊》《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华夏散文》《香港诗人》等。著有文集《牧云台》《等待如花》《虫语》等,主编文集《雨后的彩虹》《大地的恩情》等十多本。曾获各级各类比赛奖项。


江南游报 旅游文学 00014 文成福地 2018-10-25 江南游报2018-10-2500007;江南游报2018-10-2500008;江南游报2018-10-2500009;江南游报2018-10-2500011;江南游报2018-10-2500013;江南游报2018-10-2500010;江南游报2018-10-2500012 2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