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旅创新
![]() |
浅析文旅创新
◎ 無 秋
10月25日,在古木参天、树影幢幢的杭州市曙光路,伴随着一袭红绸缓缓落地,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挂牌成立。
自今年年初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以来,人们对文旅融合的关注和议论一直未曾停息。此次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成立挂牌,不仅是诗和远方的水乳相融,是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深度契合,更是浙江省深化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体制创新:文旅创新的终极模式
体制是管理机构和管理规范的合二为一,是一个有机结合体。不同的管理机构和不同的管理规范相结合,便形成了不同的体制。一个简约、高效的体制是促进国家振兴、产业发展最强有力的保障。
令人遗憾的是,世界上永远找不到一个固定的体制,可以维持一个国家、一个产业永远有效、高效地运转,任何体制都是在不断创新中得以完善,得以发展,并最终成为国家、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可以这么说,体制的创新,是一种“形而上”的创新形式,是一切创新、创造的终极模式。
文化和旅游自其诞生发展伊始,便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我国诗韵悠扬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和旅游、诗与远方一直如胶似漆,难舍难分。历史上无数吟游诗人,脚跨骞驴,手不释卷,在祖国大好河山寻找诗意的栖居。李白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徐霞客“过岭烟霞开画卷 穿林足迹写春秋”,十年如一日地云游行走,书就了《徐霞客游记》的壮丽篇章。
时至今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挂牌成立,可以说是浙江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一次关键的体制创新,是一次对简约、高效运营模式的深度探索。
形式创新:文旅创新的重要形式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这几天,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10月27日开幕的第六届中国西塘汉服文化周强势刷屏。
西塘古镇是一座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的千年古镇,它不仅历史悠久,更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瓦墙参差,河道密布,绵延数公里的烟雨长廊,让游客深刻感受着晴天不怕晒、雨天不怕淋的独特体验。更为难得的是,这里的古巷老街,住满了勤劳朴实的原住民,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前来,一睹她的旷世风采。特异的人文禀赋,优美的自然风景,让它在长三角地区旅游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3年,这座活着的千年古镇,在文化名人方文山先生的大力“撮合”下,与另一项活着的千年文化——汉服文化,喜结“连理”,举办首届中国西塘汉服文化周。作为一个古老民族的共同记忆,汉服文化有时离我们很近,有时,却又离我们很远。当海峡两岸共襄盛举,当千年古镇邂逅千年汉服,一场向世界展示自己民族服饰、彰显自己衣冠大国文化底蕴的创新的旅游形式,便应运而生。在海峡两岸众多对传统汉服、传统生活怀有美好憧憬的华夏儿女共同努力下,成千上万的活动参与者和游客不远千里齐聚一堂,逐渐形成一场气势恢宏的重要节庆活动。
相较于往年,第六届西塘汉服文化周不仅参与人数创历史新高,更在活动形式上独具匠心地添加了不少时尚活力新元素——穿汉服、游西塘、习礼仪、学国学,将传统文化古为今用,使旅游与文化融会贯通,吸引了众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前来参与。
内容创新:文旅创新的活力源泉
上海是我国一座拥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有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还有苍然肃穆的青龙雁塔;不仅有集现代化建设成就于一身的浦东新区,更有江南古典园林——豫园、醉白池……然而,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江南传统吴越文化与西方工业文化在这里不断碰撞,不断融合,形成了极具上海特色的海派文化。
2011年,作为后工业时代文化经济代表的迪士尼宣布进军上海,在上海打造迪士尼乐园。作为世界上最早、最成功的主题乐园,上海迪士尼的落户,不仅为国内游客展示了美国价值观,展示了美国文化,更给中国大陆带来了第一个世界级的现代旅游区,浦东旅游业态更为丰富,产业实力不断强大,上海旅游版图逐渐扭转西重东轻的失衡格局,上海旅游业的国际商业存在也有了规模上、品质上的根本性提升。迪士尼的到来,让上海举世瞩目,也为上海海派文化和上海旅游业带来了涓涓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