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楠溪江

文章导航

永嘉之“灵”就是楠溪江

——“寻找瓯江山水诗之路的楠溪古韵”座谈会发言摘登

  永嘉之“灵”就是楠溪江

  ——“寻找瓯江山水诗之路的楠溪古韵”座谈会发言摘登

  10月29日上午,一场以“寻找瓯江山水诗之路的楠溪古韵”为主题的永嘉楠溪江山水文化座谈会在采风启动之前举行,来自全国的游记名家褚水敖、张纯洁、鲍尔吉·原野、程绍国、张映勤、高为、叶坪、郭伟、简默、蔡芳本、彭文斌、鲁兰州、林世铨、李世斌、董伟斌、吴树乔、徐逸龙等参加座谈,会上大家各抒己见,与楠溪江的文化共鸣,为楠溪江旅游建言。

  ■ 褚水敖(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原上海市作协党组副书记)

  中国的文学绕不过谢灵运的山水诗,无论是从美学层面还是哲学层面。我认为谢灵运的“灵”和“运”是可大做文章的,“灵”,马上能让人想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他的山水诗其实用一个字“灵”可以概括,永嘉之“灵”就是楠溪江。他的诗在灵动方面特别突出,是可以阐释出很多美学意义甚至很多哲学意识的。

  ■张纯洁(中国游记名家联盟副主席、专栏作家、资深旅游人)

  楠溪江是旅游与文学结合的典范,也是山水诗的发祥地。她的山水是美丽的,她的风景是多元的,她的气质是灵秀的。她既是“溪”又是“江”,还有滩林、古村和崇山峻岭。除此之外,永嘉的人文景观也非常多,还有值得现代人体验的耕读文化。所以,我们有理由浓墨重彩地去推介她、宣传她。

  ■ 鲍尔吉·原野(中国游记名家联盟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永嘉很早就有名,比如谢灵运与他的山水诗,它把旅游和人文结合起来。写好美景文章,必须发现它让我动心、动情之处,这样我们就会发自内心地想要提笔去记录它。汪曾祺写的楠溪江这么美,离不开他这么好的人品,选对写的人很重要。我觉得永嘉、楠溪江里面的财富我们看到的还是冰山一角,里面还有很多宝贵的资源尚待发现,楠溪江是一定可以写好的。

  ■ 程绍国(中国作协会员、温州市作协主席)

  1991年汪曾祺等一行人于深秋来到楠溪江,留下了好多美文,在他著名的散文《初识楠溪江》中这样写道:我可以负责任地向全世界宣告——楠溪是很美的。因而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楠溪山水胜桂林,其实这里指的是楠溪江之水,此水已不是单纯的地理意义上的水,也不是风景名胜区意义上的水,是诗化了的文化层面上的液体。

  ■ 张映勤(中国作协会员、《天津文学》执行主编)

  温州,我觉得是一个聚集财富的地方,温州美景也不少,但好像许多美景都被埋没,知名度远远没有达到它们自身的高度和广度,特别在北方。科学在于发明,艺术在于发现。写旅游文学最重要要有一双独到的眼睛。此行采风,我希望能发现一些独到的、别人未曾注意到的楠溪江之美,好好地给写出来。

  ■ 高为(天津市作协主席团成员、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小说月刊》原副主编)

  温州,在经济上走在全国前沿,世界闻名,但在山水宣传和文化推广上还可以加大力度。在这个多元化的年代,宣传是立体的,多方面的。而文字,更能表达出深层次的东西。此行楠溪江采风我想一定不虚此行,希望能发现之前在别的地方没有发现的东西,写点美的文章,为永嘉宣传。

  ■ 叶坪(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游记名家联盟副秘书长)

  我18岁从西子湖畔来到被称为“中国山水诗发祥地”的温州,我爱上了温州这片神奇的热土,包括楠溪江的锦绣山水。我对永嘉十分熟悉,已经把它当作第二故乡。我觉得天地山水对人都很公平,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对山水的热爱和看法,希望全国的作家朋友来到楠溪江,汲取到它的灵气,为它留下更多的美文和佳话。

  ■ 简墨(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枣庄市作协主席)

  我姓王,祖籍山东临沂,古称瑯琊。瑯琊王氏是高门士族,历史上与谢灵运的谢氏家族并称“王谢”。永嘉县历史上隶属永嘉郡治下,巧合的是,王羲之、谢灵运二人都先后担任过永嘉郡守。因此,作为瑯琊王氏后人,也作为谢氏山水灵音的焚香沐浴者,我这次是循着楠溪江声,来一路寻找先人的足迹、气息与生活的,我愿重温他们曾经纵情的山水,曾经行吟的诗文,以及淋漓的墨迹,旷达的胸怀。

  ■ 郭伟(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

  楠溪江我是第二次来,改革开放温州走在最前沿,从小就有很深的印象,特别是许多名家写下了很多与温州山水有关的散文。这次能够更深入地走进楠溪江,了解楠溪江,希望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灵感。

  ■ 徐逸龙(永嘉县县志办编辑部主任、《谢灵运在永嘉的踪迹》作者)

  公元422年,谢灵运在永嘉当太守只有短短一年时间,但他在任职期间跑遍了整个永嘉,了解民情之外写下了许多山水诗。谢灵运作品在全国范围内,温州的藏诗是最高的。各位作家今来此,可以沿着谢公的足迹,游览楠溪江,发现楠溪江。

  ■ 彭文斌(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铁路作协理事、江西省作协理事)

  我对温州的山水之美了解并不多,但我喜爱地理、人文,所以8月来到温州雁荡山一带,感到十分惊讶,我没想到温州的山水如此之美。我认为,能够源远流长的,能够被世人所记,被后人所了解和知晓的,永远是文字。所以,我有个提议,楠溪江可以免费向作家开放,不知楠溪江能否敢为人先。

  ■ 蔡芳本(中国作协会员、泉州市作协顾问)

  我一到永嘉落脚,就发现好多书,不论是游客中心还是酒店民宿,随处可见各类文化书籍。有关于旅游的,关于名人的,关于文化的,不由地让我感叹:“永嘉真是个出书的地方啊!是个墨宝之地!”。楠溪江每年的文化活动一次一次举办,我认为非常好。

  ■ 鲁兰州(绍兴市记协主席、鲁迅文化基金会绍兴分会会长)

  永嘉很美。我觉得永嘉横下去是一幅山水诗的美丽风景画,竖起来是楠溪文化的一块丰碑。对于游客来说,首先是看风光,然后是品山水诗;而对于作家来讲,首先是山水诗,其次是风光。但是对于旅游经济、旅游文化来说,山水诗可能要伴属于山水风光。所以要分众宣传,要提高知名度,增加游客量,就要提高风光影响力,把山水诗物化,切合到风光之中。


江南游报 楠溪江 00010 永嘉之“灵”就是楠溪江 2018-11-08 江南游报2018-11-0800007;江南游报2018-11-0800008;江南游报2018-11-0800009 2 2018年11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