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富阳

以人为本 以文化人 历史古村 千年网红

富阳场口镇东梓关村
力争打造小城镇整治省级样板

  以人为本  以文化人  历史古村  千年网红

  富阳场口镇东梓关村

  力争打造小城镇整治省级样板

  东梓关位于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西部,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是杭徽古道水路的重要关隘,富春江南岸的商贸集散地,是一个客流如梭、集市繁华的商埠要地,民国初年,从长塘至江边越石庙的东梓街,茶、米、药、铁、南北货等各类店铺鳞次栉比。目前是场口镇省级小城市培育打造“一流田园城”乡村板块的重要一极。

  东梓关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吟诵东梓关,郁达夫更是把东梓关写进了同名小说。关隘、商埠、宗族、名医,在此地精妙糅合,产生了关隘文化、孝善文化、中医文化;临江的便利,促进了渔文化的发达。当代的东梓关是3A级村庄景区、杭州·浙西“十佳”旅游风情乡村、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村、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

  站在新时代,对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标准,东梓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和短板:一是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失衡。纵观东梓关全域,从村史馆出发,沿长塘到码头,后至杭派民居的核心区块整治成效明显,而东西两区块“空心村”现象严重,基础配套严重滞后,村庄建设和发展极其不均衡、不充分。二是美丽产业培育后劲乏力。虽然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餐饮、民宿等服务业有所突破,但总体档次不高,范围不广,经营水平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美丽景区打造存在短板。东梓关虽为3A级村庄景区,从村庄与景区融合发展上看,没有形成良性共生关系,不管在基础配套、旅游设施和内容,还是运营理念以及群众的意识上,都与真正的村庄景区存在较大差距。

  在此背景下,场口镇党委政府谋定而后动,按照《东梓关小城镇环境综合规划》,开展东梓关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希冀借整治促发展,借整治促繁荣,借整治促复兴,划定整治区域面积0.46平方公里,重点整治区块为东梓关自然村区块,涉及现有住户559户、户籍人口1605人,常住人口872人。整治项目分6大专项行动,19个子项目。

  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始终以“两山”理论为指引,对标省级样板的要求,紧紧围绕区委乡村振兴“六个有”的战略部署,立足东梓关“山水古埠,医养福地”的发展定位,全面整合人文和山水资源,突出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全民参与、管理提升,做足做透东梓关原乡文化、孝善文化、关隘文化、中医文化、江鲜文化等五种文化,努力将东梓关打造成为集养伤、养老、养生、养心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小镇。

  (一)以原乡文化为基底,科学规划引领整治

  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契机,整合原古村落保护规划及村庄建设村庄,编制《东梓关小城镇综合整治设计规划》,三大规划为同一家设计单位编制,确保一个思路布局,一张蓝图指引。同时聘请该公司风景园林主任设计师邵伟锋及文物保护修筑设计师韩俊杰共同担任驻村规划师,全程参与小城镇综合整治,统筹谋划编制、管理、监督三大环节,保障规划实施一脉相承。

  为了更好的保护古建筑,延续古村肌理,一系列民间保护建设工作全面开展。一是采用“自拆+助拆”的模式;二是针对许家大院、许春和大药房、许氏六八房、长塘厅、安雅堂、“越石庙”等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古建,完成古建筑修复工作;三是委托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对东梓关村杭派民居安置小区进行建筑和市政配套统一设计建造,对腾退古宅的村民实行统一安置,实现了古村内“建筑与环境、新建与已建、现代与传统、产业与居住”的融合发展。

  (二)以孝善文化为纽带,全员助力共同破题

  东梓关有着以“许家大院”为代表的古建筑群,许氏十房的故事早已让人耳熟能详,是中国传统孝善耕读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在此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以“党建+”为引领,以“小板凳会”形式召开村民小组动员会,组建起党员、网格员、村民代表、群众为成员的15支整治队伍,充分调动了“孝行义举”在新时代的全新影响作用。

  古村落的形成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由于涉及面广,每一项整治都是一个难题,在整治过程中,传统孝善文化的关系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如在破解停车难问题时,有村民主动让出自家自留地,或者主动拆除多年搭设的违章棚户,在整治前就有乡贤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亦有乡贤不远千里回家做通家族成员工作,纷纷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出谋划策”、“舍小家为大家”。

  (三)以关隘文化为外延,以水为媒因江而美

  东梓关村庄沿富春江水岸呈带状形分布。老码头作为东梓关的标志,在这次整治中以码头提升为核心,全面整修提升沿江景观带。同时,设置游客接待中心将东梓关码头文化全面展示。

  利用富春江堤修建的机会,打通沿江视线,建好路堤工程,贯穿整个场口富春江沿线,成为富春江的一条靓丽的风景线。为满足村民茶余饭后江边散步锻炼的需求,新增沿江绿道13公里。三是打通村内水系。水是整个东梓关动着的灵魂,池塘水系相互连接且与富春江贯通,潺潺溪水如新鲜血液,为古村增添活力。

  (四)以中医文化为内涵,健康生活康养人生

  1960年,富春张氏骨科传人张绍富在东梓关村中的“安雅堂”办起了中医联合诊所,一时间,请骨科名医张绍富先生治疗骨伤的病人,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张氏骨伤疗法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东梓关“康养小镇”的一块金字招牌。此次将安雅堂重新修缮,布置成为张绍富中医骨伤文化的展示场馆,并邀请中医骨伤传承人定期“回娘家”坐诊,彰显中医文化。

  此外,利用村内抛荒地及农户房前屋后庭院,倡导种植以中医药材为主题花卉苗木,不仅通过宣传牌展示药草的功效,还美化了环境,成片分布的中草药成为东梓关古村另一风景。规划还建设中医骨伤康复中心项目和中医药一条街,利用深厚的中医传统和优美的人文自然环境,形成区域乃至全国有名的康养福地。

  (五)以江鲜文化为支点,最美产业最富农民

  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既要颜值,更要有产值。抢抓小城镇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在外知名度不断攀升和江鲜丰盛之时,东梓关村创新推出江鲜大会这一节庆活动。充分发挥富春山居实景地的生态优势和江鲜、果蔬、传统小吃的资源优势,大力引导村民积极发展美丽产业。全村共发展民宿9家;提升培育以江鲜为主打的农家餐馆11家;传统小吃摊位20余家;发动村民联合组团经营江鲜宴六大片区150余桌、家鲜宴10多家,日接待量可达1000桌以上。江鲜排挡、农产品展示中心、咖啡馆、奶茶店、莲子馆等一批店铺也在短时间内纷纷入驻东梓关,并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反响。尤为可喜的是,江鲜大会的盛景得到延续,长假过后,来东梓关的考察团和游客纷至踏来、络绎不绝,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已接待外地政府层面的各类参观团队上百个、游客数万人。

  之后,小城镇将按照景区的标准全面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紧对一批濒临倒塌古建筑进行抢修,对相关古迹全面修复,启用东梓关游客接待中心,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加快杭派民居二期建设,推进村庄有机更新;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按照人流的增加,增强环卫保洁力量,提升村庄对外形象;提炼复原“东梓八景”,全面提升村庄文化内涵;进一步做好开元集团东梓关特色休闲小镇及中医骨伤康复中心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尽早落地;进一步加大旅游拓展,积极扶持精品民宿的建设,以品牌带动民宿、江鲜馆、农家乐和农产品土特产的销售。全力巩固小城镇整治成效。确保小城镇整治涉及的六大整治都有人管,都能管到位。全面提升居民的生活习惯及文明素质,改善景区的内部软件环境,做到“面子”与“里子”整体提升。

  (场口镇供稿)


江南游报 富阳 00003 富阳场口镇东梓关村
力争打造小城镇整治省级样板
2018-11-29 江南游报2018-11-2900007;江南游报2018-11-2900008;江南游报2018-11-2900009;江南游报2018-11-2900010;江南游报2018-11-2900011 2 2018年11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