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寿星”贝时璋:用生命研究生命
![]() |
![]() |
“院士寿星”贝时璋:用生命研究生命
随着苏步青院士、陈省身院士先后作古,1903年出生的贝时璋院士成为大陆惟一健在的、1948年遴选的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也是最年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位百岁院士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身体健康,而且仍在继续工作。
贝老一生没有生过大病。98岁之前没住过医院,除了正常的体格检查,他是不去医院的。平常几乎不打针吃药,即使过了百岁,贝时璋老先生的味觉、嗅觉和触觉功能还很好。在生命的暮年岁月,老人身体是很健康的,精神也很好,没有经历更多的病痛的折磨和打击,这得益于贝老长期养成的良好的生活方式,理性的健康观念,持之有恒的起居规律和日积月累的生命本质的追求以及个性化的养生之道。
好体力源于常年锻炼
养生,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离不开良好的、持之以恒的生活习惯,并且明了这些习惯给自己带来哪些益处,这是最好的保健。贝时璋早上起得很早,吃完早饭便步行穿过人来车往的马路,七点半准时来到实验室。这条路来回一共3000步,贝时璋走了整整40年。不能再往返于这两地之间了,这位年逾百岁的资深院士,就坚持每天在自家室内、走廊和阳台上走上3000步,以模拟从家里到实验室的路程所走的步数。贝老自己还编了一套操,按摩手脚、头部,活动身体各个关节,每天操练两次。进入冬天,贝老则每天早晨在卧室走10分钟,坐在床上练10分钟,白天再到走廊、客厅走一走。虽然年逾百岁,但贝老走路不用人搀扶,与人握手时总是那么有劲,应该说是得益于他常年坚持的这一系列锻炼活动。
好底子源于规律的起居
养生离不开有规律的饮食,善于饮食变更、调节,配合得宜。在饮食上,贝老的原则是早上吃得饱,中午吃得好,晚上吃得少;不挑食,荤素搭配,讲究营养和热量,讲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的搭配。至于口味,身为南方人的贝时璋唯一的要求是清淡,除此而外,就是有什么吃什么,从来不挑剔。除一日三餐,他基本上不吃零食;除水果外,不吃生冷食物,饭菜全吃热的,所以从来不闹什么肠胃病。2003年年底,贝老因肺炎住进医院,医生说幸亏贝老身体底子好,否则像这种年纪的人要康复特别困难。
好体质源于理性的健康观
贝老从不吃其他补药和营养品,只是每天坚持吃4片复合维生素B、6片维生素C。之所以每天坚持吃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贝老认为,根据自己的细胞重建理论,维持好细胞解体和细胞重建的平衡,是对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以及维持和提高脑功能的重要环节;而细胞解体和细胞重建的平衡,是靠机体氧化、还原系统作用的平衡来维持,所以吃一定量的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就可以维持氧化、还原系统作用的平衡,从而可以对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以及维持和提高脑功能,保持健康。
正因贝时璋老人情感和思想中充满着生命的大信念、人生的大信念这些“光辉灿烂的事物”,才使他不懈地追寻着生命的超越意义。贝老的养生之道,具有启迪意义,它是一种养生经验,也是一笔精神财富,教会我们如何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