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高官也租房
商海钩沉[042]
■ 己丑牛
宋代官员的俸禄在历史上不算低,但随着大城市人口剧增,房价也随之飞涨。一些清廉自守的高官买不起像样的房子,只能租房居住。
宋朝第一个状元杨砺,官居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去世后,宋神宗登门悼念,发现杨家“僦舍委巷中,乘舆不能进。”高官杨砺租住的房子位于小巷深处,连马车都进不去。
宋真宗朝的寇准“出入宰相三十年,不营私第。”深获朝野赞誉。寇准的清廉传到了外邦。一次,辽国使者访问大宋朝,在国宴上直接就问:“谁是‘无地起楼台’宰相?”尴尬的是,此时的寇准已被朝廷贬谪了。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考中进士,工作了好多年后,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意思是说,在京城工作这些年,一直就在小胡同里租房子住。
北宋末年,有位御史中丞翁彦国说过一句话:“京师户口日滋,栋宇密接,略无容隙。纵得价钱,何处买地?”不光是房子贵,地皮也贵,贵到有钱都买不到。
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退隐金陵(今南京),买地建了个“半山园”。几年后一场重病,便把“半山园”捐给了“报宁禅寺”,全家在秦淮河边租了个小院子居住。这小院子实在不怎么样,王安石在诗中描述:“火腾为虐不可摧,屋窄无所逃吾骸。”大名鼎鼎的王安石竟然要为酷暑难耐而焦虑,实在让人为之心酸。
当年,苏轼路过金陵时,曾是政敌的王安石把他当作知心朋友加以接待,“尽论古昔文字”,惺惺相惜。王安石还劝苏轼在金陵城购地建房养老,苏轼也有这个想法,但是最终没能办成。苏轼写信给王安石:“予始欲置宅金陵,老于钟山之下,既已不遂。”可见,当时金陵城的地价之高,绝非一般人所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