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旅游文学

文章导航

静静的楠溪江

  ◎ 鲁兰洲

  静静的楠溪江

  鲁兰州

  好模仿、喜欢一哄而上的中国人,在开发建设旅游景区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即便是名扬四海的丽江、乌镇、凤凰古城也不能脱俗,商业化的现代旅游铁蹄,不经意间便踏碎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愁村梦;奔着暂别城市喧嚣过几天清静日子而去的游客,往往还是沾着满身铜味和嘈杂回家。

  中国游记名家

  走进楠溪江采风活动

  作品选登

  沐浴着十月和煦的阳光,踏着波光粼粼的楠溪江水,我穿过一个个刻着耕读文化印记的古村落,呼吸连绵不绝的大片滩林上的沁人空气,聆听“鸟鸣山更幽”般的蓑衣渔翁唤鱼鹰下水捕鱼的吆喝,杂务缠身的劳累,心灵蒙垢的烦倦,都渐渐远去了。入自然怀抱,引清风醒脑,快哉快哉!

  楠溪江的大名,不仅因秀丽山水,还因永嘉这个温婉中带几分豪爽,仿佛同其所属的商贾气息极重的温州无甚关联的名字。永嘉名士辈出,以此地山水诗博得大名的郡守谢灵运,以及后来的永嘉学派、永嘉四灵,都令这座浙南小城颇具神秘感。

  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楠溪江景区,总面积达625平方公里。当地文联、作协的同志告诉我们,历届永嘉县委县政府,真的是怀着“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信念,才使这条流水清凉的楠溪江两岸,到处皆是山水如画、田园围家。

  楠溪江共有八大景区,滚动开发,梯度推进,成一个,热一片。如今,大若岩、石桅岩和大楠溪,已成为三大成熟核心景区。无论是“天下十二福地”陶公洞、奇峰耸翠十二峰,还是临江绝壁太平岩、天然盆景狮子岩,或是峭壁飞瀑崖下库、虎踞龙盘六螺山,再有那雾岚飘逸万丈瀑、一水九瀑石门台,哪一处都是导游口中沾沾自喜的招牌,每一景都是游客眼中美不胜收的佳地。楠溪江,宛如仙女下凡,不必化妆便有千种风情,稍施粉黛更显万般魅力。

  在雨水充沛、气候温湿的江南,秀山丽水本不为怪,可是那么多的奇山异水好似预约了的都降临在永嘉这个地方,就不免让人羡煞。“七星八斗”芙蓉村、“文房四宝”苍坡村、高耸云天石桅岩、幽秀奇险小三峡、绿茵如锦大草坪、小巧玲珑水仙洞、峥嵘磅礴双笋峰……用“目不暇接”、“出神入化”来形容游客的感受毫不为过吧。难怪宋代苏东坡就有诗云: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楠溪江800多个景点,琳琅满目,只有一天半的时间,我自然选一条更具有历史沧桑感的山水诗路走。苍坡古村是必须去的。古村乃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始祖李岑从福建长溪迁来,宋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第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对村落建筑作了重新设计,才使苍坡独具风格。

  村中街巷呈八卦形,东西两方池及园堤胜景为村落基本格局,同时以“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的形制为规划思路,把306米长、2米宽的直街称“笔街”,以两方池作“砚台”,砚台两旁搁置端头打斜的条石以为“墨”,村四周展开的3000亩平畴当“纸”。这一切精心架构,均在激励后生代代读书入仕,光宗耀祖。

  苍坡村虽经千年风雨,却旧颜未改,旧时的寨墙、路径、住宅、亭榭、祠庙、水池、古柏等,处处保留着岁月的痕迹,透露出浓郁的古意。游人走过仁济古庙、望兄亭、老寨门、李氏宗祠、水月堂、一泉四井等千年未变的遗物旧址,仿佛看到了古人的颔首赞许,听到了孩儿的击击拍掌。说苍坡是一个古村,我更愿说它是中国千古文化的活化石。从汽车上跳下来的那一刻,看着带露珠的沉甸甸的杂交稻穗,以及远处白墙黑瓦的民居,一股清新自然之风就开始俘获我的眼睛,进而侵占我的心,让快门停不下来。

  我真的是惊叹和感佩永嘉人对古村落的珍视意识和保护手段。曾几何时,在旅游主题公园开发和村容村貌整治中,许多地方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破坏性建设的路子,教训极为深刻。而永嘉不是这样,静静的苍坡古村一直在唱着古老的歌谣。苍坡,躺下去是一段悠久的历史,竖起来是一块巍峨的丰碑。永嘉人懂得,历史文化村落,是活着的巨型文物,是古人创造的人文奇迹,是充满魅力的精神空间;凡是具有历史价值的东西,往往更具有未来价值;凡是历史创造的,都是一次性的,不可复制、难以再生。古老而活生生的苍坡村,分明在告诉我们:村落的历史文化形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财富,我们必须珍惜它、保护它、加强它、衍续它。

  永嘉人这份世代习传的守护理念,在另一个千年村落——芙蓉古村,表现得同样执着。古村按照“七星八斗”的思想设计,天上星位与地上人相对应,村内宗祠、书院、府邸保存完好。踏着被千年鞋底磨光了的鹅卵石路,抚摸久经风雨剥蚀的青砖墙面,抬头凝望早已褪尽朱红生漆的老屋梁柱,穿过长满荒草的院落,来到如意街上的芙蓉池。池中的芙蓉亭,是一座两层楼阁式方亭,飞檐翘角,空透玲珑,像极了一朵盛开的芙蓉花。峰与亭的影子在芙蓉地里重叠,一群白鹅正悠闲地在池中嬉戏。池畔明伦堂内,供奉着孔夫子的神龛,宅门内坐着一位老先生,不与人言,顾自挥毫写字,煞是清静悠闲。出得门来,眼望整条鹅卵石铺成的老街长巷,静卧在闪着清渠银光的一侧,一堵堵原色打底有点泛黑长着青苔的石头砌就的矮墙,虽无语,却承载了千年的沧桑。芙蓉村就是这么一种秉性,于平常中孕育着古朴、安详的美。那一些被堆积的角落,仿佛是留在记忆中的片片陈香,凌乱却让你舍不得打理清晰。千年的平淡铺垫出历史的厚重,时间在芙蓉村放慢了脚步,古村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绵亘着岁月,让千年后的人们仍能找到宋时的印记。

  男,绍兴市记协主席、鲁迅文化基金会绍兴分会会长,历任绍兴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绍兴市旅游局副局长(主持工作)、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绍兴日报社总编辑。出版有随笔、散文集《延安路夜话》、《还在延安路上》。


江南游报 旅游文学 00009 静静的楠溪江 2019-03-21 江南游报2019-03-2100007;江南游报2019-03-2100012;江南游报2019-03-2100006;江南游报2019-03-2100013;江南游报2019-03-2100015;江南游报2019-03-2100009;江南游报2019-03-2100011;江南游报2019-03-2100008;江南游报2019-03-2100010;江南游报2019-03-2100014 2 2019年03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