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流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应该很多人都读过这篇小品文,心辽阔,景亦辽阔,是张岱《西湖梦寻》中的文章。
张岱的小品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感情眷眷的口吻叙述了明末清初江浙一带的山水情致,民俗生活。
总有一个瞬间,你会穿透薄薄泛黄的纸页,穿越百年,仿佛进了江浙的另一重秘境。明清文人的山水情趣,架构起了江浙不一样的文学空间。
书里的江南是富庶繁华的。其实从五代时,江南地区就已经是“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好地方了。更不必说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明末清初是江浙这片土地更是成了人民生活的乐土。
张岱活在明清交替之际,出生仕宦,衣食无忧,其经历和文字都值得玩味。四十岁以前,他在读书与享乐之间“摇滚”“摆荡”。王朝更迭,命运逆转,中年的他立志修史,携带着浩繁的明史手稿,辗转于江南山林庙宇。在困苦的物质条件下和痛苦的精神状态里,开始了另一种生活。“繁华靡丽,过眼皆空,十年来,总成一梦。”梦,成了他半生的回忆。晚年时的张岱“遥思往事”,提起笔来,坐说昔年盛事。于是便有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一系列回味无穷的文章。
他太会玩,也太会写。张岱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自为墓志铭》]纨绔子弟的奢豪之举,有之;晚明名士文人的狂狷之性,有之。但是,你还不得不佩服这个张岱,经史子集,无不通晓;天文地理,靡不涉猎。所著除《自为墓志铭》中所列十五种之外,还有诗集、文集、杂剧、传奇等作品。其中《夜航船》一书,内容有如百科全书,包罗万象,共计二十大类,四千多条目。他的著述之丰,用力之勤,令你惊叹不已。这也使得他与一般纨绔、风流名士彻底区别开来。
张岱自去世三百多年间,他所留下的遗迹并不多,现除了绍兴吼山存余着其笔下的那个“大鱼如舟”传说的放生池,以及那句“谁云鬼刻神镂,竟是残山剩水”的摩崖石刻外,还有哪些遗迹?
世人一直把“快园”作为张岱故居,殊不知“快园”只是他五十岁左右时的“僦居”(租赁),而他的故居、别业、名园可谓众多。
张家原为越中望族,别业名园遍布绍兴城里和郊区。仅状元台门及卧龙山一带,就有张汝霖(祖父)晚年兴筑的“砎园”,张懋之(叔祖父)的“筠芝亭”,张耀芳(父亲)的“苍霞谷”,张联芳(仲叔)的“万玉山房”,张元忭(曾祖父)的“不二斋”、张岱的“梅花书屋”等。
另外,在绍兴城南及九里山一带,还有张耀芳的“众香阁”、张五的“天镜园”,张汝霖开九里山,建“表胜庵”和“天瓦山房”,张天复(高祖)构建的“镜波馆”等十多处之多。
张氏家族历来有诗书荣身的传统。张岱自幼便追随先人于山水亭园间适意流连、饱读诗书:“余六岁随先君子读书于悬杪亭”,“余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除却书香的沁渍涵养之外,碧水幽窗、空明清澄的亭园山林也给予张岱以清明雅致的澄澈心境和高洁情操,他不止一次在文中提及他足迹所至的名园风致,光是“二梦”中写到的就有《砎园》《梅花书屋》《不二斋》《天镜园》《烟雨楼》等。这些亭台楼阁,在张岱笔下都犹如超脱世外的桃园净土。
读书于此等悦目赏心、意出尘外之雅境,让张岱深得名士之气韵,一时间“幽窗开卷,字俱碧鲜”,因此张岱身上自然不可避免地带有高雅而别致的文人气息。然而,国变之后,这些别业名园或被毁、或被他人侵占,与张岱毫不沾边,他变得一无所有。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崇祯自杀,明清易代,张岱带一子一奴和一簏书籍,逃往嵊县西北山中,最后在离绍兴30里外的一个小山村——项里安顿下来。
《陶庵梦忆》最后一篇《琅嬛福地》。张岱写到,“郊外有一小山,石骨棱砺,上多筠篁,偃伏园内……缘山以北,精舍小房,绌屈蜿蜒,有古木,有层崖,有小涧,有幽篁,节节有致。”“琅嬛福地”,是传说中仙人藏书居住的地方。对于晚年的张岱而言,项里村或许已经成为他心目中的一个“桃花源”。
张岱在“琅嬛福地”建房三间,房屋背靠鸡头山,面朝项里江,屋旁岸边广植柳树,是读书写作的理想所在。
在颠沛流离中,张岱与项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在那里避难留居,最后选择在那里定居终老,项里也因此成了张岱生命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
只是如今,在百度上是很难找到项里这个地方的。简单带过也不过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村子罢了。
张岱在项里先住了大约两年,直到顺治六年秋天才搬回绍兴城里。此时故居早已易主,园中一片荒芜,乔木被砍了,房屋被几家分占,面对此景,张岱不胜酸楚,只得僦居卧龙山下的“快园”。
那张岱晚年的旧居——快园在哪?绍兴龙山北麓的“绍兴饭店”碑记上写到:“明代散文家张岱,因清兵入关,国破家亡,诸家子孙零落,便僦居(租赁)快园24年……”原来现绍兴饭店为“快园”遗址。这里面山枕流,环境典雅,只是当年的模样除一池一桥一庭院尚有旧貌可寻可观外,其余仅存其大略之框廓可供依稀之辨认而已。张岱的《快园道古》这部亦庄亦楷之著也在这里问世。
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述他小时候常随祖父张汝霖到龙山、快园游玩。快园这个地方,可以说凝缩了张岱一生的故园情结。
三百年飞逝,过往只有零星的残存,或许是残砖,或许是不知岁月的石头,或许是曾经走过的一缕清风,只是触摸着那些文字,逝去的便乘着大地的语言再次鲜活起来。